对症除顽疾打通“中梗阻”
■本报评论员
“不除‘中梗阻’,难以去顽疾”,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全面拉开“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的作风整治行动,进一步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了机关效能、改善了政务环境,但仍有少数地方干部存在“上面加油门、中间挂空档、下面踩刹车”“上级喊破嗓子、群众跑坏腿脚”的“两头急”中间梗阻、执行不力等问题。
这一问题在行政服务过程中表现为:个别党政机关中层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故意设置关卡、以权谋私,给投资者制造麻烦,给基层群众办事设置障碍,导致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效能低下。
“中梗阻”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加大了行政成本,已成为经济发展软环境进一步优化的“瓶颈”,必须严厉打击,严肃整治。
打通“中梗阻”,就要建章立制,用制度管人管事。要建立科学的监管机制,对中层岗位的监督管理要有章可循;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结合群众、企业、基层等服务对象和领导集体意见,对中层岗位作出科学评价;要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率高的中层干部,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重点考虑;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者要严肃查处。
打通“中梗阻”,就要加大监督,增强刚性与约束。要整合纪检监察机关效能监察、执法监察等工作职能,以明察暗访、走访座谈、发放意见征求表、民主评议等多种形式,开展部门重点岗位效能动态监察,发现并查处“中梗阻”问题;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机关、社会监督员、群众、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监督合力,有序开展日常监察、监督检查、民主评议、社会满意度评价;要把群众、企业、基层的呼声作为整治“中梗阻”第一信号,及时报道群众、企业、基层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处理情况,对中层岗位的政务服务情况由群众盯、由群众评。
打通“中梗阻”,就要全面提升执行力,让“马上办,务实干”成为行动自觉。要始终绷紧思想这根弦,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深化学习教育贯穿始终,下足功夫、花足力气,严于律己,拧紧思想“总开关”;要自我加压、持续用力、跳起摸高,不断推项目、做服务、解难题、办实事;要狠抓工作落实,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提高行政效能,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立竿见影,部署了的工作必须一抓到底、见到成效。
打通“中梗阻”,要敢于逗真碰硬、严于执纪、勇于“亮剑”,从根源割除“中梗阻”毒瘤,让“中梗阻”不再成为连通政府与百姓、企业的障碍,以“马上办、务实干”的高效务实新作风,促进投资更多、项目加快、环境变优、群众更满意。
新闻推荐
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记者16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于近日就《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