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辞职难:读懂欠发达地区的纠结与无奈
街谈巷议
□湖北杨朝清
多名苏北地区的教师反映称,他们最近在辞职时,遇到当地教育局与学校的阻拦或“软性阻挠”,经多番沟通后,仍无法办理辞职手续。各地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之所以“不放行”,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当地即将出现“教师荒”,他们不得已才设法“挽留”。(据澎湃新闻7月11日报道)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学校拥有不同的办学实力与社会声誉,能够给予老师们的薪酬待遇、发展空间和工作环境也存在着鲜明的差异;与那些处于金字塔塔尖位置的省城名校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普通学校无疑处于塔底的位置,在人才竞争中缺乏有力的筹码,甚至只是一些教师的临时“跳板”。
乡镇的老师想进入县城,县城的老师想进入市里,市里的老师想进入省城或者广东等沿海地区,苏北地区的老师想往周边好一些的地区流动……教师流动一环扣一环,不少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就会面临着教师流失严重却又难以招聘到新教师的“两头为难”的境地。
为了实现学校排名的上升,凸显综合性和研究型,一些师范院校缩减师范生招生规模。这种没有给予师范教育足够价值认同的行为,显然需要纠偏。为了破解“教师荒”,许多欠发达地区不得不降低教师准入门槛。不限制专业,也不限制是否为师范生和应届毕业生,只要有教师资格证就行。尽管如此,却依然招聘不到足够的老师。说到底,在一个人人渴望“争上游”的时代里,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很容易在社会流动中成为不受待见的地方。
教师队伍结构老化、人员短缺,学校和教育部门不想让老师们辞职,情有可原。可是,辞职是教师作为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不能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当然,对那些没有达到合同服务年限的教师,完全可以按照契约和规则办事,要求他们承担违约责任。
读懂欠发达地区的纠结与无奈,破解“教师荒”带来的“辞职难”,关键在于改善和优化教师的生存生态。不论是提高物质激励和回报,还是给予足够的职业体面和尊严,抑或对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乡村教师“直接评聘高级教师”,只有让尊师重教更有力度和温度,教师才会“留得住引得进用得好”。
新闻推荐
古有项橐七岁为孔子师,而今一位家住广州黄埔区的7岁小学生圈粉不少。坐在记者对面的皮卡刚刚脱落了一颗乳牙,爱摆鬼脸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