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水泥”无异于谋财害命
河南省鹿邑县一所农村学校最近修建学生宿舍,原计划今年秋季开学投入使用,但在打地基时发现,他们买的是25吨问题水泥。 “凝固”后的水泥块,单手就能捏碎。由于工期延误,学校只能临时腾挪了一些教室用作临时宿舍。
人命关天,绝非儿戏。仅凭手指就能抠下来的水泥块,被用在学生宿舍楼预制承重、抗震的地梁上,若非施工队警觉、校领导敏感,是不是就蒙混过关了?庆幸发现得早的同时,也要追根溯源,搞清楚问题水泥是怎么进学校的。
据说,经销商从厂家直接把水泥运到了学校。那么问题就来了:一是如果真从厂家拉过来的,这种质量的水泥何以能在市场上合法流通?二是除了这25吨问题水泥之外,同一批次其他水泥究竟有多少吨、又被卖到了哪里?水泥质量问题,涉及市场监管;疑似问题水泥的溯源问题,关系公共安全。
为了校园安全,相关部门曾下架“问题辣条”、严查“五毛食品”。而建筑质量,是校园硬件安全的重中之重,倘若这种水泥流入校园工地而未被察觉,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回应大众呼声,严查问题水泥的前世今生。
校园基建与程序正义,是法治进程中绕不过的议题。严防校内豆腐渣工程,让学校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对于每一块水泥、每一根钢筋,每一袋牛奶、每一餐饭食,相关部门都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
“问题水泥入校”,既然引线已经点燃,真相就不能“被沉默”。学校的损失、社会的风险,质量的悬疑、市场的秩序,都该有个清爽明白的答案。 摘自《南方日报》
新闻推荐
辽沈晚报客户端消息,12日,记者从台安县获悉,2019年7月11日上午,台安县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件,共造成6人死亡。7月11日上午,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