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垃圾分类贵在“分”重在“做” ■ 何珂

安徽日报 2019-07-08 07:18 大字

“你(扔的)是什么垃圾?”鸡骨头和猪骨头为何不是同一类垃圾?分类好的垃圾运送到哪里去了?最近,“垃圾如何分类”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落地。而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规划,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地级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破解的垃圾分类问题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面临“垃圾围城”压力。以上海为例,2016年到2018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依次为879.9万吨、899.5万吨、984.3万吨。实行垃圾分类,从源头减量,势在必行。其实,垃圾分类这个事情,我们早已经提出来。虽然人们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现实中很少有人分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遭遇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分析最近火起来的“垃圾分类”讨论,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关于垃圾分类的困惑不少,有趣的段子也不少。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热烈讨论,人们慢慢认识到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也知道了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如何界定。

垃圾分类这道“必答题”不少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但有答案,更要付诸实践。

一方面,大家都要从不乱扔乱倒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从耐心对垃圾进行挑选和分类这样的“细活”干起,人人都出一份力,个个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回收是一项全程分类体系,不只涉及居民如何投放,还涉及如何收集,如何运输,如何分拣处理等各个环节,只有把垃圾分类当作系统工程,完善“全链条”,让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垃圾分类的内涵和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地落实。此外,答好垃圾分类的“实践题”,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各种具体问题少不了,一些短板也会更加凸显,但越是这样,越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才能真正把这件牵着民生、连着文明的大事做好办实。

“垃圾分类”离不开居民的积极配合,广泛参与;运行机制的畅通,健全完善;保障措施的有力,贯穿全程,但我们也要明了垃圾分类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久久为功。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不懈做下去,就会不断带来新气象,让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管好用好百姓的“养命钱”□韩秉志

据报道,审计署近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13个省份一些经办机构因信息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