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母亲的“口是心非”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9-07-05 11:30 大字

前些日子,我与母亲商量,想找个时间带着父母一起去北京,去看看天安门。

对话的过程,与自己预想的几乎一模一样。我坚持让母亲跟我们一起去,母亲总会以晕车、太远为理由不愿意去。到最后,她就说:“讲了不去,非叫我去干啥呢?想看天安门,电视上天天都能看到。我心里有,不就行了? ”

很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工作,就离开家,离开了家里的土地,来到了长丰农村信用社。一开始,父亲是不愿意去的。那个时候上班工资又少,农活也没法顾及,更照顾不到家里。结果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又回了老家,跟母亲说,不想去上班了。

母亲听了后,很是生气,就跟父亲说:“你去上你的班,两个孩子不用你管,家里农活有我呢。 ”在母亲的严肃抗议下,父亲第二天,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

母亲跟我说,她一辈子有几个事情,做得很对。这算是其中一件。

那个时候家家都穷,父亲去上班后,为了照顾好家里,母亲揽下了家里大部分的农活。农活做得多,吃得就好一点,日子就过得好一点,相对的干活的人也就更累一点。

盛夏的傍晚,母亲忙活一天,将桌子放在门前的大椿树下,给我和妹妹夹好菜,就继续忙去了。我疑惑地问母亲怎么不和我们一起吃,她回了句:“你们吃吧,吃完做作业去,我还不饿! ”

那一年,我十岁,夏日的傍晚泛起凉风,我看到西边的晚霞烧得通红,第一次记住了母亲的“口是心非”。

读初中时,为了照顾我和妹妹上学,母亲丢下了一直劳作的土地,搬来了父亲上班的地方,在街上做起了小生意。虽然离开了土地和农活,不变的是起早贪黑。

父亲的单位,跟随国家政策,进行了改制,信用社的时代成了父辈的过去。改革开放之后,生活中到处都散发着无尽的活力,信用社也在改革的春风中,渐渐发展强大起来,向着商业银行的改制,迈出了的步伐。

有一次,父亲说他涨工资了。母亲说:“幸好那会叫你来上班,要不然现在搞不好还在打工呢。 ”然后又转头教育我和妹妹:“现在知道读书好了吧,不读书,就得吃没文化的亏。 ”

本来开心的事,被我妈这么一顿教育,顿时觉得闷闷的,我嘟囔着一句:“你咋不去打工呢。 ”

母亲顿时就严肃起来,说:“没文化,出去打工也是被人看不起,那些个高楼大厦,有啥好看的。 ”

那一年我读大三,又见着了母亲的口是心非。母亲跟我说,她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事就是坚持让我和妹妹读书。

转眼间,又过了十多年,我已经30岁了,听了母亲30年的口是心非,同时,见证着信用社改制成商业银行的历程,又在缘分下,让自己加入了父亲的单位。

祖国的强大,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深刻的体会,是生活环境的改善,是知识教育的提高。对于母亲来说,是生活一直在变好;对于父亲来说,是单位从信用社改制成长为现代化的农商行;而对于我来说,是记下了父母一辈子辛苦的经历,依照着他们给我们的教育,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的事情,用心去体会母亲的 “口是心非”。

写完这些,就愈发的想劝说母亲去一次北京,想带她去看看天安门,看看我们的祖国,我想告诉她,外面的世界和以前,又不一样了。还有现在去北京可以坐动车了,很稳很快。长丰农商银行 高杨

新闻推荐

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和示范村镇创建启动 全国将选树100个示范乡镇和1000个示范村

全国将选树100个示范乡镇和1000个示范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