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置专业,不能只看“就业率”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若干年后,可能现有的一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某些职业还会被社会淘汰,但不管怎样,教育都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事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暑假临近,贵州健康职业学院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大一学生婷婷却接到了学校“医疗设备应用技术专业要停办”的通知。该消息使得班里同学和家长非常意外。“好好的专业,怎么说停就停?”“花了一年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下学期该怎么办?”婷婷说,学校给他们的解释是“这个专业难,以后没有就业前景”,并安抚学生,称“会对大家负责”。
对学校来说,取消一个专业,只需要一纸规定,但是对于这个专业的学生来说,却可能意味着人生的转折。新开的专业不到一年就取消了,这听起来是件滑稽的事情,尽管校方给出的解释是“没有就业前景”,但这似乎仍不能解开人们的疑惑。
被取消的专业到底有没有就业前景,需要专业人士通过细致调查才能得出结果,但单纯以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难免会使当前某些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时感到迷茫、困惑。
根据我国教育部2015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高校可根据专业培养实际,自行设置专业方向,无须备案或审批。对于高职(专科)院校专业的停招,“办法”也规定,出现“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等情形的应调减该专业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不过,一个专业去年刚开始招生,今年不仅停招,还对所在专业在校生停办,迫使学生们不得不换个专业重新开始,却未必符合“停招”的相关规定。
此外,学校给出的“善后措施”亦难以服众。尽管“下学期这些学生可以继续进入新专业就读大学二年级”,如果要求学生们在大二这年消化两年内应学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要知道,这并不是普通的技术专业,而是医学类专业,等到这些学生毕业后,谁能保证他们一定是带着足够的能力走向工作岗位的呢?如此做法有没有想到对病人负责呢?
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职业学校,都会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专业调整的问题,社会需求会催生一些时下的热门专业,也会让某些传统专业“遇冷”,但谁也无法预知,热门专业究竟能热多久,冷门专业会不会又重新流行起来。这就要求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不能完全依赖于短期的就业状况,而是还要尊重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依托优质的教育资源,注重对行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和社会负责。
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日新月异,若干年后,可能现有的一些工作岗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甚至某些职业还会被社会淘汰,但不管怎样,教育都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事业,人才的培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不能一味迎合“热门”,只追求就业率,更不能头脑一热就设个新专业,再头脑一热就撤掉了,而是要注重学生深厚功底的培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
新闻推荐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为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中央宣传部6月11日启动“记者再走长征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