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艺术学校35年如一日培养世界顶尖杂技人才在挑战极限中攀登艺术顶峰
孔海涛表演《转台高椅》
8把椅子、9把椅子、10把椅子……随着椅子的不断叠加,观众仰起头,望向12米高空。那里,一名小伙子正在狭小的椅背上辗转腾挪……2018年2月5日,济南市杂技团优秀青年演员孔海涛凭借杂技节目《转台高椅》,以遥遥领先的得分一举拿下第39届法国“明日”世界杂技节唯一金奖及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这是时隔11年后中国杂技再次将世界杂技比赛最高奖项收入囊中。
孔海涛的成功离不开自己勤奋刻苦的训练,更离不开济南艺术学校这块沃土的滋养和培育。
6岁进入济南艺术学校学习5年时间练就扎实基本功
1998年,6岁的孔海涛便进入济南艺术学校学习杂技,而杂技专业一直是济南艺术学校的特色品牌专业,从1984年正式成立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和教学实践。
孔海涛天资聪慧,练功也非常吃苦,是难得的杂技好苗子,得到当时专业老师侯世芳和学生科科长张立等老师的青睐和悉心照顾。在侯世芳等专业老师的严格教育和指导下,孔海涛的基本功练得特别扎实,顶功尤其突出。
2002年,孔海涛在济南市杂技团实习期间,与同学孔丽丽一起合作的《转台高椅》在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中获得银奖。时至今日,孔海涛已荣获第十七届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中金K奖第一和蒙特卡洛公主杯、俄罗斯第六届莫斯科国际马戏大赛“金象奖”、第十届中国杂技金菊奖、全国杂技比赛“金菊奖”、吴桥国际杂技节“银狮奖”等多项世界级、国家级大奖。
“我能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当年母校对我的培养,在济南艺术学校学习的这五年时间里,我养成了勤奋刻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成为我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孔海涛告诉记者。
翻跟头、下腰轻松自如“杂技娃”每天训练10个小时
绳技、蹬鼓、草帽、车技、顶技、高车等一个比一个精彩的节目,让人目不暇接,繁复的动作让观众们眼花缭乱。调皮的圆球在他们手中变得温驯,笨重的铁腕在他们足尖变得轻巧,纤细的钢丝在他们脚下变得平稳……走进济南艺术学校杂技班排练厅,一群10来岁的小孩儿在进行日常训练,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让人情不自禁鼓掌叫好。
济南艺术学校杂技专业指导教师侯世芳告诉记者,学校杂技专业成立之初,她便开始在学校从事杂技专业技术指导,学生进入杂技班后要经过6年的学习,掌握扎实的杂技技能。
在外人眼中,杂技这条路并不好走,每日严苛的训练几乎占据了孩子们的全部时光。“其实杂技和戏曲等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需要一个不断练习、熟能生巧的过程。”侯世芳告诉记者,杂技专业的孩子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苦”,孩子们的训练都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刚开始练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感觉‘苦’,熟悉之后就好多了,翻跟头、下腰等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杂技班的学生为了实现“杂技梦”,每天都要训练10个小时左右。为了让这些孩子将来都能有出息,济南艺术学校的杂技专业一直采用“师傅带徒弟+课堂教学+演出实践+实习就业”的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坚持“舞台即课堂,剧目即教材,演出即教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不断给学生创造多元化的艺术职业平台和舞台。
毕业生非常抢手杂技人才输送至全国各地
正是有了这些付出,学校编排出演的杂技节目多次获国内外比赛大奖,其中还包括有着“杂技奥斯卡”之称的蒙特卡洛国际杂技比赛金奖。杂技节目《小武术》《柔术》《小钻筒》等多个作品在职业院校文明风采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经典杂技原创作品《小荷尖尖》在“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优秀成果奖等。
济南艺术学校还与济南市杂技团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学校不仅与济南市杂技团等杂技团体签订了就业实习合同,更在2015年被批准成为“济南市杂技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全市杂技教育的领头羊。
济南艺术学校副校长孟燕告诉记者,作为省内唯一一个公办学校开设的杂技专业,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学专业技术,还能学习文化课,毕业即能获得中专毕业证书,“从学校走出来的孩子基本功都非常扎实,很受杂技团欢迎,因此一到毕业季,全国各地的杂技团都会来学校‘抢人’。”
“济南市杂技团90%以上的演员都是从济南艺术学校走出来的,与此同时,学校许多优秀毕业生还进入了江苏省杂技团、上海市杂技团,甚至是中国杂技团。”学校校长张维浩告诉记者,现如今,诸多优秀如孔海涛的杂技班毕业生被输送到全省乃至全国的艺术院团,在我国杂技艺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毕业生沙丙军、郭成彬等表演的《钻圈》《绳技》荣获西班牙国际杂技艺术节最高奖金象奖和政府特别奖;毕业生汤志成、汪明鑫、张俊逸、李伟聪表演的《四人技巧》荣获第三届山东省杂技魔术大赛一等奖;毕业生张俊逸已经成为上海杂技团的“台柱子”,多次代表国家出国演出。
(本报记者 史春勇 通讯员 高婷)
新闻推荐
从改善照明条件到强化体育锻炼,从推出护眼漫画、儿歌到调整课桌椅高度,从家校联动管控电子产品到减轻作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