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打破单位、工种界限,打造开放式学习平台;“高徒班”“微培训”“兴趣班”等特色课程有的放矢 大师工作室“量产”工匠的秘诀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6-18 04:36 大字

闯关打擂各显神通,密室逃脱惊险刺激,这不是娱乐节目,也不是游戏项目,而是技术工人培训、比武的新“玩法”。

6月4日,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内,由罗昭强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历时1个多月策划和搭建的擂台赛,一经演示便燃爆全场。

“传统培训方式枯燥、单一,结合青工喜好,我们正在不断创新培训方法,增强趣味性,让青工们快乐学习、提升操作水平。”中车首席技能专家罗昭强说。

不设门槛搭建开放式学习平台,有的放矢打造“高徒班”“微培训”等培训品牌。几年来,罗昭强工作室已累计培训国内外人员2万余人次,大批全国技术能手、竞赛状元等技能工匠在这里实现“量产”。

86人组成的技能“天团”

2018年底,签约金额100万美元的“地铁调试模拟实训装置”运抵大洋彼岸。在世界范围内,能研制出这个设备的,只有曾成功设计出“动车组列车调试模拟实训装置”的罗昭强工作室。

城铁列车造价不菲,工人直接用真车进行操作培训成本过高,有一套能为工人提供学习和训练的模拟装置,意义不言而喻。国外客户提出购置订单后,罗昭强工作室迅速投入设计制造。

以往的模拟装置都会以真实存在的现车为蓝本,可在当时,该项目的地铁列车尚未投产,如何模拟一辆尚在设计中的列车成为工作室必须攻克的难题。

罗昭强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86人,其中,首席操作师3人、高级技师23人、技师53人。他们各有各的“必杀技”,有的擅长三维设计,有擅长机械制图,有的擅长编程和调试。

“我们想到了计算机三维仿真技术,用缩微仿真理念,创造真车状态和操作环境,确保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源于模拟现实需求。”罗昭强介绍说。

他们将一辆地铁化整为零,拆分成若干模块,再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这些模块化的部件就像积木一样,可以按照业主的设计要求随意更换,不过,这也带来了数倍于以往的难度和工作量。

罗昭强工作室的成员们从系统和算法开始,一步步自行编写研发,完成了核心控制软件、子系统控制软件、网络规划等核心技术研发,随后,他们又相继完成了10余个系统的软件完全模拟,这些创新技术已全部在设备输入国申请专利。

如今,在中车长客,罗昭强工作室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创新创造孵化基地。

想搞发明,理论知识遇阻,工作室有专门人才提供技术支持;想编程需要单片机,工作室负责提供专业培训;创新成果不会申报专利,工作室请专业人员做专利写作和申报辅导……关于创新创造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在这里得到指导。

用“显微镜”发现好苗子

脑子活的,培养其进行软件开发;动手能力强的,培养其参加技能竞赛;适合服务现场的,培养其做现场服务工程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体裁衣”、分类塑造是罗昭强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这样,各类人才在不同赛道上迅速成长,不挤不压不争,各展所长、百花齐放。

职工尚大为原是普通技师,平时闷头干活,很难引起重视,但罗昭强看重了他干事认真执着的发展潜质,将他收作徒弟。加入工作室仅半年,尚大为就在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夺得了全市技能大赛的冠军,并获得中车长客“最佳能工巧匠”称号。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个原来的“闷葫芦”,沟通、组织能力同样得到了提升,不仅成为项目负责人,还光荣入党。

技术能手刘天宇排除故障总是不超过10分钟,人送外号“刘10分”。但做事凭兴趣、看心情,高兴、不高兴工作成效大不相同。罗昭强多次找他谈心,发现了病根——他觉得在工人岗位上很难体现价值。罗昭强现身说法,用自己的经历鼓励他树立长远目标。由此,刘天宇的工作态度发生了转变,不仅后来居上研发出动车组智能诊断设备,还被评为中车长客特等劳动模范。

“公司的人才培养战略是用‘望远镜’为员工指明成长方向,工作室则是用‘显微镜’在一线为公司发现人才。”罗昭强告诉记者,他喜欢放大青工身上的优点,在工作室的平台上,让有特长的青年人都能充分开发潜力。

近年来,工作室已连续推出“城铁客车智能调试实训装置”“高速列车实时以太网模拟培训装置”等70余项创新成果,获专利35项,有效提升了高铁工人的技能水平。其中,“高速列车整车调试环境模拟技术及应用”让罗昭强成为首个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中国高铁工人。

不设门槛,花式培训

看到罗昭强工作室的品牌项目之一——技能“微培训”群里发布的讲师招聘广告,中车长客客车制造中心的接线女工孙丽娜兴奋了。

虽然城铁和高铁专业并不搭边,但看到小姑娘极其渴望突破的积极态度,罗昭强还是将其拉入了项目团队。

“工作室最大的特色就是开放、包容,不设门槛。”孙丽娜告诉记者,在为33名国外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工作室为她量身打造了课程内容,每小时讲什么、怎么讲都策划得明明白白,最终教学成果大受好评。

在工作室的指导培训下,孙丽娜不仅蜕变为被“洋徒弟”赞不绝口的优秀讲师,还成功转岗到更适合自己的高铁调试岗位任职。

像孙丽娜这样被挖掘的人才随处可见,工作室打破了行政单位和不同工种之间的界限,打造开放式学习平台。这里就像“大车店”一样热闹,大家一同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研究问题,常常到半夜才散去。

罗昭强工作室的培训方法灵活多变。“微培训”让微信群随时随地成为给学员答疑解惑的贴身教练;“兴趣班”拓展技能广度,培养复合型人才,授课内容通俗易懂、学完就能用于实践;还有专注培养高端人才的训练班,3期共培养56人,均成为核心岗位的关键人才……同时,罗昭强还将20余年的技术经验编写成了《轨道车辆制修工基本技能系列丛书》和《大国工匠工作法——动车组调试》等实用教材。

目前,工作室已“量产”出6名全国技术能手、10名吉林省首席技师、4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6名中车集团拔尖技术能手,培养出中车首席技能专家1人、资深技能专家5人,技师、高级技师126人,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证。

新闻推荐

有的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耗时数月;有的走了两年程序却卡在最后一步…… 小区成立“业委会”,究竟要迈多少“坎”?

近年来,为加强城市社区综合治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创建优良居住环境,全国有不少小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作为能够代表居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