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歌随涛声起

陇南日报 2019-06-18 01:02 大字

诸雄潮

路仅一条,沿着怒江东西两岸,或左或右向北而去。江水青碧,如有锋芒,从北往南,甚为湍急,山岩都被它劈开,一路上听得到它的敲击声,欢唱如歌。青草摇曳,和着怒江的节拍。我们时时停下车来,向江面坠下录音设备,拣拾那美妙的歌声,和水流敲击岸石发出的涛声。

山陡峭,地青蓝,江远看成线,近听如鼓。一路的美景滑窗而过,一路的美景刻入心盘。云南是花的世界,茶的家乡,歌的海洋。这里是个宝地,物产丰富,质量上乘。难怪有这么多的人喜爱云南,仅就它文化的丰富,足以让我们沉醉。车停六库,山间的一个小镇,这里是怒江州府,也是泸水政府驻地。此处有多个少数民族,语言不同,着装不同,歌的旋律也不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建筑,也有不同的歌声。有时,我们会感谢山深路远,才保存了如此多样的文化,也感谢上苍的厚爱,把歌的种子撒在这里。怒江在这里的水面颇是宽阔,一座大桥连接两岸,也把心连在一起。

次日,我们先往北直到贡山,夜抵当地一乡镇。据说,这里再往北几十公里就是丙中洛,那里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景色绝美。惜乎天色已晚,我们无法放下手中的工作,只能留下遗憾和想象。我们到怒族老人李汉良家,屋子建在山坡上,颇多田园风光。几畦菜地,种类不一,藤蔓绕树,花朵随意,是个世外隐居的佳处。进得屋去,火在盆中,酒在碗中,歌在胸中。相聊没多久,酒、火合作一处,歌便冲破喉咙,飞空而出。本地民歌,燃烧如火,在清凉的夜中,幽明而嘹亮,也穿透了我们的胸膛。李汉良是个关注收集本民族文化的赤脚医生,医病也医心,同时尽力收集着、治愈着民歌失散的心病。我以为,只要还有旋律在,文化便流传在人们心中。

驱车折回,夜色尤美,怒江清唱,没有一丝杂音。技术人员不禁数度为怒江的歌喉折服,从山坡下去,录下美妙的声音。而我独自前行,潜行在群山之中。漫漫的长路,空无一人,只有怒江最忠诚,一路伴随,一路歌唱。八月高原的夜,寂寥宁静,而歌声时起。山越是深,歌越是浓,夜越是深,萤火虫也越是明。有了歌声,整个世界便都沉静了下来,倾听那美妙的声音。人生的悲欢离合,都归入山中,化解江中,无影无踪。

如此众多的民族和谐共处,聚居一起,他们的歌声如同八音盒,各有妙处。泸水市上江镇新建村大南茂自然村在怒江旁边。夜晚山高路深,星火点点,一些唱歌的傈僳族老人应邀前来。他们唱得很自然,很优美,很入心。

许多人集中在一起唱,感觉如同专业歌手合唱,但他们却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歌声嘹亮,像是要划破群山的阻隔。我们虽然听不明白意思,但能感受到他们的愉悦之情。歌是他们的语言,也是他们的文化,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老人们也有遗憾,年轻一代,喜欢民歌的已不太多,也许这不能给他们带来优裕的生活。一些组合中的人员因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而失去联系。但据我所知也不尽然,当地唱歌的年轻人渐渐地多了起来,只是他们在唱民歌的同时,也喜欢流行音乐。他们从事各种工作,但唱歌也同样是他们的生命。有些人家住在半山腰,家里的水塘,也连接着屋外的山泉,整天有自然的歌唱。我感叹这里的歌声不绝如怒江水,自然地流淌,禁不住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语言静止的地方歌声便会响起。

走出门去,凝视着身边,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对立在怒江两岸,像两块琴板绑定着怒江,怒江则像是琴弦,在大自然的拨弄下,唱着天籁之声。歌声或嘹亮,或婉转,像是鸟穿云的歌喉,又像是蛙低沉的鸣唱。两山托着一轮明月,如同一颗珍珠闪耀。

新闻推荐

城市副中心建成空中救援绿色通道

6月17日上午,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开展直升机医疗救援演练,本次演练标志着北京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