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封都于禹州 □特约撰稿 包献珍 文/图
禹州市标大禹像古钧台锁蛟井具茨山“大禹之州,华夏同步。因大禹而得名,缘夏代而称殊”——《禹州赋》中如是表述,是对河南省禹州市历史的总体概括,也是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写照。
禹州人称在此治过水的大禹为“夏禹”,称在此王天下的禹王为“禹王大帝”,称自己居住的以大禹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为“华夏第一都”。
大禹封地在禹州,大禹作天下九州治水试验在禹州,大禹之子启也在禹州钧台举行大宴诸侯的庆典大会。
近年来,文物普查发现,禹州有30多处夏文化遗址、50多处大禹及夏代文物遗存、上百种夏禹故事传说和民风民俗传说。
禹王锁蛟井
禹州城内的禹王锁蛟井,传说是当年大禹治水留下的遗迹。锁蛟井位于今禹州城内古钧台南街中段东侧,早年建筑毁于清末,井已填没。1979年,经反复查证和发掘,于次年重建。井上建有歇山式亭榭,亭子卷脊挑角,金碧辉煌,内部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绘有24幅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禹王锁蛟塑像置井口边,井口复制有铁链垂于井中,青石雕刻蛟龙头部浅露水面,俯视隐约可见。
今之锁蛟井,是1984年于原址稍东处重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阁,歇山抹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门窗。门额上刻有“禹王锁蛟井”五个大字。殿内正中靠后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头,左手握井铁链,一副威武气概。禹王像前有一口井,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锁链一条,以示井内缚有蛟龙。移开井盖,则见井内有水,水中有一石雕蛟龙,仰面朝天,似有跃出之状。
相传大禹治水使陆地得到安宁,蛟龙担心危及龙宫,便率九仔以及水蛇、龟鳖之类,引潮逞凶,阻止大禹治水。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之性,令臣民立于山巅,等待蛟龙涌上,以滚木滑石击之,蛟龙则退。双方相继战斗于伊洛、河朔、陈蔡,最后将母蛟围困于颍河。蛟龙败阵,子孙四散。禹命勇夫数人,跃入水中,用绳子将母蛟拴住。挖一深井,立一桩柱,把母蛟锁于井中,令其永不得出,只留下鱼鳖虾蟹生存于江河湖泽中,与人类为友。
钧台之飨
清代诗人孙用正有诗云:
汝颍之地是何地?
山川盘郁钟灵气。
钧台一飨几千年,
不与沧桑同变易。
钧台之飨自然引出了名扬天下的,也是天下唯一的古钧台。可以说这是夏代以来最原始、最经典、最没有争议的一座古老建筑,是大禹文化的活化石。
古钧台就是夏代的“天安门”。《辞海》中这样释义:“钧台一名‘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启有钧台之享”。《竹书纪年》载:夏禹之子夏启即帝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诸侯从。”钧台之飨是一次重要朝会,标志着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建立。
禹州现有的钧台已经过多次重修、重建。现有的古钧台坐北向南,略成方形,为砖石结构,台上原有阁楼,民国年间被毁于战火。拱券上有“古钧台”三字,还有:“光绪甲午年夏,南海黄璟重修”字迹。两侧楹联为:“得名始于夏,怀古几登台”。
古钧台为什么称为钧台,笔者有自己的理解的研究。“钧”字是“吕氏春秋”解释的“天之中”。在天之中建起的钧台,与地之中相对应,自然而然就成了“天地之中”。有文献确切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天地之中。”正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得天下者谓之“钧”。权力的中心谓之钧,帝王的尊称谓之钧。钧台建于天地之中,钧台就成了天地之中的地标性建筑。
神禹庙
前不久,为了配合大型电视纪录片《大禹》的拍摄准备工作,笔者访得古钧台后院一块鲜为人知的《神禹庙碑》。此碑铭刻:郡以禹名,以郡故焉。是禹封都也,用是郡有明祀为今岁春余奉。上命来守于兹,首谒神于庙……落款为:万历46年岁次戊午。
此碑为明万历46年禹州新任太守主持刻立。碑文明确记载禹州为大禹封都之地。当为禹州最早的记载大禹封都于禹州的实物资料,有极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研究价值,也是历代禹州百姓崇拜“夏禹”的重要见证。
和禹州古钧台相呼应的神禹庙,是一座很有文化意义的古老庙宇,位于城西北隅,钧台路西段北侧,目前保存有神禹大殿和古钧台两栋建筑物,有重要的庙宇石刻。
由于在原庙址建有原禹州第一高中,庙宇其他建筑均已不存。因此庙修建古老,已无可考其始建年代。好的是有一道碑和楹联石刻镶嵌于原一教师办公用房的墙壁上,石刻文字全部外露,是研究禹州夏禹历史的极其重要的石刻文字。此庙有记载的是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和明嘉靖十年(1531)以及万历46年重修。清代又数次修缮。至今大殿尚保存完整。
大殿内的神像和庙院的厢房早已不存,唯大殿的墙壁上尚镶嵌有古碑数通,记述神禹的历史功德,记述神禹庙的古老历史。
大禹文化之乡
禹州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有关大禹的遗迹遗存,可谓丰富之至,处处可以感受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的存在。连村庄的名字,多有其明显印记。比如禹王村、瓦店、龙池、梁北坡、范坡、朱坡、罗坡、陈坡、夹靡坡等等,是大禹治水留给后人的鲜明印记。十八坡半正是大禹疏水后,平治成的下水上坡之丰产田,当时记载有十八坡半,与当下有个半坡店村相吻合。
作为中国历史的入口,民众之所以对大禹有特别深厚的情感,是因为夏地百姓率先得到大禹治水之福,大禹先在夏地作治水试验,待试验成功后,再推广天下九州,进而取得天下治水的巨大成功。
禹之子民,先于天下安居乐业,十分感谢大禹的功德。这种感恩之情世代相传,以至于形成对大禹特殊的感情。对大禹文化的了解越多,对大禹治水事件研究越深,越觉得对大禹的研究再深入也不为过,对大禹历史功绩的评价再高也不为过,对大禹功德的感恩之情,再厚重也不为过。
在禹州大地上,大禹治水开创了我们华夏民族的生态文明;大禹创国立国,开山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大禹平治水土,教民稼穑,拓荒了神州的物质文明;大禹推广教化,崇德向善,创造了最早的精神文明。
千百年来,禹州这座城市因大禹治水而自豪,因大禹封国而骄傲。尊禹、敬禹、祀禹、祭禹,成为习俗,成为风尚,成为传统。
禹州市高度重视夏禹文化研究,把传承和弘扬夏禹文化作为打造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竞争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多次举办高规格大禹文化研讨会,在市区以“禹王”、“夏都”、“钧台”等具有夏禹文化特征的名称命名了主要街道和广场,建立了高达10米的大禹塑像,并为禹王庙、二姨庙、启娘庙、启台寺、少康城等七处夏禹文化遗迹竖立了纪念碑,举办公祭大禹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大禹文化之乡”的风采。
古钧台巍然屹立,锁蛟井悠然怀古,神禹庙思接千载,颍河水清幽向远,具茨山藏龙卧虎。大禹用他那不朽的治水之术,激荡出一个凝美聚真蓄善的中原明珠,华夏历史名城。
禹州,大禹的封地、历史的入口。
大禹,禹州的灵魂、华夏的脊梁。
(作者系原禹州市文联主席)
新闻推荐
6月15日,学生讲解员(中)在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给同学们介绍相关历史。当日,天津市西青区王兰庄中心小学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