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在“觅渡”的瞿秋白
张帮俊
鲁迅曾视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足见他的人格魅力。“他是人中龙凤: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语言学甚至佛学,无不涉猎;“如果他一开始就不闹什么革命,只要随便拔下身上的一根汗毛,悉心培植,他也会成为著名的作家、翻译家、金石家、书法家或者名医”这是作家梁衡对瞿秋白的高度评价。
从内心本性来说,瞿秋白更愿意做一个书生,但历史选择他成为革命领袖,他便义无反顾、不计得失地投入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于革命伟业之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受到打击以后仍然继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毕生都在不停地思索,他献身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品质,他的才华,他的希望,将流芳百世。
瞿秋白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他牺牲时,年仅36岁。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革命领袖。在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急的时刻,瞿秋白主持召开党的八七会议,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彪炳史册。
1935年2月,瞿秋白因叛徒出卖,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面对敌人的多次劝降,瞿秋白的回答很干脆,拒绝,还是拒绝。他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他从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洒血,从容就义,时年36岁。可以说,秋白以柔弱之躯演出了一场泰山崩于前而不惊的英雄戏。
毛主席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瞿秋白的爱情也更加引人注目。他和妻子杨之华生逢乱世,因为共同的理想走到一起,在整整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瞿秋白和杨之华没有对彼此说过一句有关爱情的表白,但他们的感情,却承受住了最残酷的考验,从而成为一段传奇。
在瞿秋白纪念馆前有一条名为“觅渡”的小河,从1899年到1935年,由常州至长汀,我们看到了一个毕生都在“觅渡”、探究生命的本质和归宿的瞿秋白。
他就义时才36岁,可人们会永远纪念下去。是因为他当过党的领袖?是因为他的文学成就?是因为他的才气?是,又不全是。他短短的一生就像一幅永远读不完的名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徐颖)记者6月10日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为目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