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一条路
乔佳妮陆晟
6月11日,一场小雨刚过。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高洞村。远处的武陵山一片云遮雾绕,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一条7公里的公路蜿蜒而上,连接着高洞村和同在百福司镇的安抚司村。
40多年前,高洞村不少村民都种植烤烟,而烟草收购站却在安抚司村。两村之间只有一条行人踩出来的羊肠小道。
“山里雨多,青苔也多,下山的路很危险。当时群众只能靠肩挑背扛运送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一个人背个40多斤烟叶就了不得了。”73岁的退休干部杨胜友说。
1977年上半年,在张富清的带领下,高洞村到安抚司村的公路开始动工。
现年75岁的高洞村村民吴国树,是当年修路“尖刀连”中的一员。“身体用绳索吊着,我们就在山体上打洞,再把炸药放进去引爆,最终打开了鸡爪山和高洞村入口的峭壁。”吴国树回忆,当时,他们仅用25天就修出来一条毛路。
“那时大家修路的热情很高,进度很快,在工程最危险的地方,总会有张富清‘解放蓝’的身影。”杨胜友说,张富清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生产队的人都来帮忙。
1977年年底,高洞村的出村路修好了,并于1978年成功开通。高洞村终于有了第一条像样的出村路。
如今,高洞村已有两条硬化路通往外界,一条通往安抚司村,一条通往重庆。可高洞村2400多名群众还是特别喜欢走一走张富清带领大伙儿修的那条路。
这是一条以精神为路基的路,这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路。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建设、改革开放,张富清和他的战友们走过一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路。
新时代,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带领人民,正在这条精神之路上,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优化滴滴网约车平台协助乘客寻找遗失物品的流程与机制,11日,滴滴出行公示《网约车物品遗失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