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消遣名人的文化“啃老”当休矣 陈荣贵

梧州日报 2019-06-10 10:55 大字

近日,据《新京报》报道,河南南阳党报刊发系列文章,称要复建“卧龙岗”,此事引发社会关注。而同样是以“诸葛亮故居”之地自居的湖北襄阳市,近年也以故居为名号,推进隆中风景名胜区建设。进入新千年以来,河南南阳与湖北襄阳两地就“诸葛亮故居”之名多次发生争夺。

争抢名人故里?当然不足为奇。近些年,有关名人故里纷争不断,日趋白热化,从三皇五帝到先秦诸子,从三国群英到反派人物,甚至是神话传说中的虚拟人物如盘古、孙悟空等竟然也能引起多地争夺,令人大跌眼镜,不知专家们是如何考证出来的。泱泱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产生过无数名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学习古人的诗词歌赋,但是,古人出生在哪里难道真的那么重要?

争抢名人故里,是发思古之幽情的真情流露吗?恐怕不是。从表面上看,我们或许能感受得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惜以及对名人的崇敬,但随便就让一位历史名人“四海为家”,却又是对名人的消遣,归根结底是为了争抢经济效益。不少地方“如意算盘”打得很响:打造文化名片是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手段,给当地贴上“名人故里”的标签,在“名人效应”的作用下,地方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旅游资源,发展地方经济,这简直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然而,躺在老祖宗的历史文化遗产上坐地圈钱,没有想象那么简单。一方面,名人故里未必就一定具有挖掘价值,还可能存在“文化糟粕”,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过度盲目依赖传统文化,啃文化之老,恰恰是因循守旧、对文化创新极端不自信的表现,如此只会适得其反,阻碍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化虚为实,把名人故里抢到手,“复建”出一个类似于“卧龙岗”的遗迹并非难事,但是这些打着名人旗号的“假遗产”公众接受程度有多高,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尚不可知,更别说,千篇一律、同质化的“假遗产”必然令人审美疲劳。再者,有些地方搞名人故里开发,浪费人力和物力造“假遗产”,却对真正的文化遗产不甚爱惜,缺乏文化创新,“假遗产”毫无文化含金量,如此本末倒置,争抢名人故里,又有何意义可言?

名人故里之争,说到底是政绩冲动之下的一种经济博弈,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轻薄。搞名人故里,要尊重历史而不是挟持古人,要开拓创新而不是文化“啃老”。敬畏历史,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并能“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我们对历史应当抱有的理性态度。

新闻推荐

江西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情 91.7万人受灾 6人死亡

据新华社电记者9日从应急管理部获悉,针对江西省吉安、上饶等地严重暴雨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当日10时紧急启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