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绿”染运河产业 “唤”出碧水蓝天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临近正午,骄阳似火,在浙江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船民金苏明拿起自家船上的电缆,熟练地插到岸上的单相岸电桩,刷卡充电,供船上做饭和开空调降温。
“不见黑烟,不闻噪音,不断电。”两年前,受够了柴油发电之苦的金苏明和老伴决定以电代油,刷卡接用岸电。“操作简单,方便,安全,而且比柴油发电便宜一半。”金苏明笑着说。
除了接上岸电,金苏明的这条货船还装上了北斗智能生活污水存储设施,上岸处置,基本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2018年7月,金苏明还改用了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柴油,减少了废气排放。
“污染少了,岸边的绿树多了,能耗降了,空气清新了,以前在岸边那种柴油机轰鸣,泊船油烟四散的景象没有了,我们也跟着开心。”金苏明说。
城东水上服务区位于有着“中国小莱茵河”之称的长湖申线航道上,这里曾经小散码头密布,传统水运发达,但有量无质的粗放式发展,让这片“江南清丽地”蒙上尘埃。
为了唤回碧水蓝天,当地痛下决心,誓让传统运河产业“绿”起来。湖州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桂立君说,“加快促进行业向绿色、智慧、可持续转型,积极推广岸电,注重污染防治,美化航道,就是当地河湖的‘换装’密码。”
大气污染防治法要求,船舶靠港应优先使用岸电。截至目前,湖州累计建成岸电设施273套,实现水上服务区及63个大型码头全覆盖,夏季岸电使用率超60%。
“在大规模推广岸电之外,创新港口船舶防污举措,安排专项经费购买第三方服务对船舶、水上加油站的船用燃油进行检测,并积极探索智能新能源研究应用,建设生态景观航道,新建生态护岸23.37公里,绿化种植21.25万平方米。”桂立君说。
如今,畅行于长湖申线航道上,放眼望去,宛如一根纤长的淡绿丝带,环绕太湖南岸。千年水乡正勾勒出一抹独特的“湖州绿”。
监测数据显示,湖州市PM2.5年均值由2013年的7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8年的36微克/立方米,降幅超50%。2018年市县控以上监测断面水质Ⅰ-Ⅲ类断面比例达到100%,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水质98.7%,分别较2015年上升7.6和6.3个百分点。去年湖州港内河集装箱运输完成吞吐量47.85万标箱,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靠水吃水不断被赋予新内涵。
仲夏时节,泛舟游于太湖之上,绿水青山相映成趣,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清风拂过,粼粼一碧如洗。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学专家李悦介绍,根据相关规定,2019 年1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内河船舶(液货船除外)应具备船舶岸电系统船载装置,并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ppm的柴油,严控污染排放,努力让绿色成为我国内河城市的底色。
新闻推荐
6月6日,丙安古镇的居民在跳竹梆舞。当日,一场“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在贵州遵义赤水市丙安古镇举行,当地居民跳起竹梆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