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箭七星!长十一海射“首秀”抢眼 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将7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新安晚报 2019-06-06 11:30 大字

6月5日12时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并且取得圆满成功。本次试验首次采用“航天+海工”技术融合,突破海上发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全面验证了海上发射试验流程,初步构建了多方融合的海上发射模式。

【火箭】

长十一火箭已创造11项“第一”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是我国长征系列火箭家族第一型也是唯一一型固体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全长近21米,重58吨,起飞推力120吨,可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截至目前,长十一火箭已创造出11项“中国第一”,成功完成7次发射,其中陆上发射6次、海上发射1次,体现了该型火箭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此次试验采用长十一海射型火箭(CZ-11WEY),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卫星】

7颗卫星肩负着不同的使命

长十一火箭此次搭载的捕风一号A/B卫星、中电网通一号A/B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天启三号卫星和潇湘一号04星,被送入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其中,捕风一号A/B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的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研制的两颗天象小卫星,是我国首个基于Ka频段星间链路的双星组网小卫星系统。陶行知教育一号卫星暨天启三号卫星,装有空间拍照相机和物联网通信载荷。此外,潇湘一号04星由天仪研究院研制,吉林一号高分03A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

【平台】

“航天母舰”大过足球场

陆地发射需要发射场,而海上没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塔架,如何才能实现火箭平稳发射?对照作为飞机起飞平台的航空母舰,有人将海上发射平台称为“航天母舰”,它必须具备巨大的抗风浪能力、充足的电力供应、完备的环境控制系统。据了解,本次长十一火箭海上发射使用的发射平台由一艘大型半潜式驳船改造而成,它的甲板长110米,宽近80米,面积超过一个标准的足球场,可以同时容纳下火箭、各种保障车辆以及各型设备。这个平台的发射塔架高达15.5米,也是特别定制的。在发射之前,长十一火箭在塔架的牵引下完成起竖,同时塔架还要保证箭体的稳定。

【科普】

陆地那么大为啥要搞海上发射

优势:安全、灵活、经济、高效

为什么要进行海上发射试验?长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说,与传统的陆上发射相比,海上发射不仅能有效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问题,大幅降低陆地发射人员疏散成本,还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

其次,海上发射流程也更加精简,火箭到达港口后仅需2~3日的测试准备即可登船出海,驳船一旦到达指定海域,就可以随时准备发射,这样的速度可谓名副其实的“快响利箭”。

再者,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海上探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倾角卫星可以实现对某一地区的高频次重访,有利于数据获取,目前数量越来越多。据统计,未来10年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国内约1700颗,国外约6200颗,并且不同倾角的卫星并存。我国陆地发射场难以满足0~19度倾角卫星发射需求,而海上发射可在我国东部、南部海域选择发射点,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可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有效助推中国航天走出国门。

同时,海上发射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民用船舶、港口、测控等社会资源深度参

与,实现航天技术与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形成更加经济、高效的新型发射模式,而且能够带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应该说,海上发射是一种安全、灵活、经济、高效的发射模式,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空白,进一步丰富了航天运输体系。

亮点:新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

长十一火箭副总设计师管洪仁介绍,本次任务有“四新”,即新技术、新环境、新流程、新模式。新技术——海上环境特殊,为应对海水波动及通信限制,长十一火箭突破了前后端无线远控、箭上自主智能安控、海上动基座瞄准等6项关键技术,成为国内首个采用无线测发控技术实施发射的型号。同时,本次任务中,火箭根据自身飞行情况,进行实时自主飞行安全控制,这也是我国火箭的首次自主安控。

新环境——海上盐雾、高湿、电磁条件复杂,试验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同时使用卫星通信、宽带通信等手段;火箭具备了海上动态条件下,五级海况运输、四级海况发射的能力。

新流程——以往,长十一火箭要分几个部分运往陆基发射场,并完成组装、测试,而港口码头没有火箭专用的测试厂房,这些工作只能在北京的总装厂完成。火箭转运至海港后,仅需2天即可完成测试,火箭离港后,一周之内均可发射,全新的流程进一步提高了火箭的快速响应能力。

新模式——此次海上试验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以星箭组合体形式整体出厂,并采用“铁路+公路+海运”的全新运输模式。火箭到港后不需要很长时间的测试准备即可登船,航行到指定海域后可随时进行发射,效率大幅提升。

前景:未来卫星发射可提供“上门服务”

作为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探索者和领跑者,长十一火箭研制团队率先开通了“太空班车”“太空专车”

“太空顺风车”等多样化卫星发射服务,深受客户欢迎。

长十一火箭总指挥李同玉说,本次任务首次尝试了赞助商冠名的方式,将火箭命名为“CZ-11WEY号”,

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为灵活的融合模式,打造多元化商业航天投入体系,以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创造了商业航天更大的市场机遇和经济价值,可以说引领了我国运载火箭商业化发展。

同时,本次海上试验航天企业与海工企业首次强强联合,牵引带动了航天、海工领域技术创新,建立开放、共享的海上发射体系,构建了多方融合海上发射模式,为可重复使用火箭海上回收平台等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是建设航天强国与海洋强国的有效融合。

据介绍,后续长十一火箭还将开展多次海上试验,建设专业化的海上发射母港和海上发射专用平台,满足低纬度地区卫星组网发射需求。“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都位于赤道附近,未来可以把火箭和发射平台驶到他们的港口,把他们的卫星安装在火箭上、发射到太空,为他们提供便捷的卫星发射服务。”李同玉说。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央视等报道

新闻推荐

通挽镇:5G助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6月3日,通挽镇及各行政村与广东锐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5G试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如何将5G技术融于各个村建设、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