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古代考试趣闻 ◎李云贵

亳州晚报 2019-06-06 01:00 大字

[摘要]◎李云贵

在古代,科举考试就有些类似今天的高考。国家任用官吏多是依人举荐,但这种方式难免会有不少能人才俊因朝中无人而无缘为官,后来,为了发现并选用人才,便创立了科举制度,这就是称之为古代的高考。而古代的高考中有许多逸闻趣事,被人们广为流传。

明末人谈迁的《枣林杂俎》记载有刘珠、董又莘两位进士,均为高龄考生。刘珠是荆州公安县人,与内阁首辅张居正是“湖北老乡”,关系很好。但刘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岁时才在张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进士。而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到70岁“古稀之年”才考中进士,成为当时明朝官场的一个趣谈。

清代年过百岁的广东顺德老秀才黄章,参加康熙三十八年乡试时已102岁,已有重孙子了。入帷时,黄章由曾孙引导入场,还在提入考场的灯笼上写了“百岁观场”四个大字,并放言如果这次考不中,105岁时也考不中,到108岁时才有好运,成为千古奇谈。

唐朝末期的举子包谊文采不错,但得罪了主考官刘太真。刘太真曾发誓不让包谊考中,第一场考试过后,刘太真想缓缓,第二场考试再将包谊黜退,让他多高兴会儿。第二场考试后,刘太真又放他到第三场,想让他再高兴会儿。第三场考试后刘太真没录取包谊,拿着名单去找丞相,当时正值朱泚之乱不久,名单中有个姓朱的,宰相很不高兴,让刘太真换人。惊惶之下,刘太真已经想不起其他举子的名字,只记得包谊,结果包谊高中。

宋真宗时期的宰相晏殊天资聪慧,从小就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到政府。后来被推荐去见宋真宗,恰好宋真宗在面试进士,就让他也参加。晏殊一见试题,就说:“这题目我几天前做过,您还是换个题目吧。”宋真宗这个欢喜啊,诚实不仅是美德,还是能力。晏殊就这样进入了政府高层。

唐宋时期,考场氛围比较宽松,巡考人除官员外,还有军官、士卒帮助维持秩序,他们可以解决考生的燃眉之急,临时给考生兜售一些急需物品。比如,卖点笔墨、茶酒、菜肉之类,趁机赚点外快。宋朝有个考生叫洪景伯,一看考题为“克敌弓铭”,顿时愣住了。这时一个巡查的老兵因为头天卖给他饭菜而小赚,看他为难,便趁卖给他东西时,提示到:某年某月,某太尉曾经仿照一把神臂弓又复制了一张弓,献给皇帝,皇帝赐名叫“克敌”。洪景伯心领神会,马上写了一篇赞赋。结果,他得到主考赏识,—举高中。

新闻推荐

全国扫黑办督办云南孙小果案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日前,中央政法委秘书长、全国扫黑办主任陈一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云南省扫黑办关于孙小果案有关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