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熊十力的操守

江淮时报 2019-05-31 10:18 大字

□张光茫

著名哲学家熊十力(1885—1968),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1944年,他被聘为北大文学院教授后,薪水由西南联大发放,收入虽然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他的生活仍然是困顿的,一部分著作也是靠别人的资助才得以出版。这期间,正值他写《读经示要》,条件极其艰苦。

当时,北碚镇镇长卢子英是个豪爽的人,听说熊十力要开办一个哲学研究所,便慷慨地把自己的一栋房产腾了出来。可惜,由于各种原因,熊十力的哲学研究所没有办成,房子便留给熊十力暂住。就是在这所房子里,熊十力开始写作他的重要著作《读经示要》。

屋子里没有什么家具,只有一张破旧的小桌,熊十力自己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文房四宝:所谓的砚台,不过就是两只粗糙的黑陶,一个盛满墨汁,另一个盛满朱红;笔呢,则是一支掉毛的秃笔;纸,是发黄的草纸。凭着这样简单粗糙的工具,熊十力硬是在十多个月里,完成了《读经示要》的写作,同年12月,由重庆南方印书馆印行。

有一次,弟子徐复观去看望熊十力,临走的时候,熊十力出门送行,陪徐复观走了很长一段路,一边走一边谈到自己的穷困经历,讲到动情处,禁不住潸然然泪下。

即便如比,当一笔数量可观的财富摆在熊十力面前的时候,为了一种气节,他竟然能够一拒再拒。

原来,《读经示要》出版后,徐复观给蒋介石送去了一本。蒋介石读过后,非常欣赏,对徐复观说:“熊先生是当代大哲,时局如此混乱之际,还能著此大作,实属不易。你代我送两百万法币给他,以示关心,使他更专心于著述。 ”虽然当时法币已经贬值的不成样子,但是这个数目还是具有不小的购买力。

徐复观高高兴兴地拿着这笔钱去见熊十力,本以为生活困顿的老师会高兴不已,欣然收下。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熊十力听徐复观讲完事情的经过后,竟然大发雷霆,怒斥道:“王八蛋!你送书给蒋先生,为什么不事先跟我讲一声?告诉他,我不会要他的钱! ”

徐复观受到训斥,深感委屈,但他知道熊十力的脾气,所以没有做过多的辩解,只是说:“如果就这样退回去,委员长肯定会训斥我办事不力,这如何是好? ”

熊十力沉默了好一会儿,也许是想到徐复观所说有理,出于爱护学生的考虑,他说:“这笔钱,我是一定不要的!你如果觉得不好办,不妨把钱捐给西迁到江津的学校吧。 ”

徐复观实在没法,只得照办。当然,徐复观回去向蒋介石复命时并没有如实报告内情。于是,便有了蒋介石另一次送钱给熊十力的举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无条投降,中国抗战胜利。这个时候,蒋介石心情自然是相当的不错。当他得知熊十力去了武汉,为了表示自己“礼贤下士”的气魄与胸怀,蒋介石对熊十力的好友和老乡陶希圣说:“你打个电话给湖北省主席万耀煌,要熊十力在武汉办一个哲学研究所,并代我送一百万元给他,以示关怀。 ”

陶希圣马上打电话给万耀煌,万耀煌不敢怠慢,迅速派人带着钱找到熊十力,转达蒋介石的“关怀”与“问候”。熊十力听明来意,表示坚决不收这笔钱,并冷冷地说:“当局如为国家培元气,最好任我自安其素。 ”送钱的人叫苦不迭,说:“您如果不收,我回去实在不好向上峰交代啊! ”熊十力说:“这不关你的事,我熊某对抗战无功,愧不敢当! ”最终,送钱的人只得无可奈何地离开。

显然,熊十力一拒再拒蒋介石馈赠,并不是他不需要钱,而是在执着地坚守自己的人格操守。不得不说,熊十力的骨子里所透出来的,正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新闻推荐

以党建促“亲”“清”落到实处 全国政协常委叶青

“亲”“清”不仅让政商双方在交往中有规可依,给领导干部如何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划出了底线、拓展了空间,也为非公有制经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