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创客”:更多年轻人投入农业创新
据新华社福州5月28日电“我的理想是让农民穿着皮鞋就可以做农业。”日本东京农业大学的海归博士吴超峰说。2013年,他放弃在日本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福建泉州晋江当一名“农村创客”。
除了经营自己的农场外,他现在还是福建力豪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顾问。在这家现代化的农业公司,他利用专业知识,让曾经的构想逐步落地:通过公司的大数据管理中心、环境因子采集系统、智能虫情测报系统等,人们通过手机App即可看到作物生长的全过程,对棚内温湿度及土壤温湿度进行远程化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
吴超峰说,智慧农业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甚至有个更远大的理想——“通过机械化,让残疾人也能从事农业。”他说,“这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他们在本地的就业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像吴超峰这样的创客来到农村,用新的思路,改变农业的传统玩法。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累计达780万人,其中高中和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40%。
在洪良彬看来,这些年轻创客与面朝黄土、单打独斗的父辈们不同,他们更擅长用资源整合、互利共赢的模式让土地的效益最大化。
借助高校资源,他们将鱼稻共生的模式引入乡村,不仅节约了肥料,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为了打破种粮大户的“小农思维”,让优质农产品形成影响力,他们对接团队注册品牌、设计包装、规划营销,每年为农户至少增收50万元……这些“新农人”没有太多与种子化肥打交道的经验,但有着对商业和新技术独到的理解与接受力,他们将此转化为生产工具,做出了过去许多农民不敢想、想不到的事情。
今年,在一个大学生建议下,他们甚至对部分农产品做了预售。“地还没种就开始收到肥料钱了,以前农民哪里敢这样想?!”洪良彬说。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显示,下乡返乡的数百万创客中,有半数通过互联网等技术进行创业,近九成采用多人联合创业、合作创业的管理方式。在他们带动下,中国农村创业领域已由原来的简单种养向特色种养、智慧农业、教育科普、电子商务等领域延伸。
新闻推荐
●郭征(资料图片)新华社南昌电(记者熊家林)“郭征是一面旗帜,我每年都会带着孩子去祭拜烈士,学习他的革命精神。”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