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民宿首先是一个“家”

陕西科技报 2019-05-28 09:07 大字

基于“寻家”诉求,需要亲情化

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未必需要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要让投宿者感受到民宿主人的热情与服务,这是一种宾至如归的体验。民宿首先是一个“家”。

从民宿起源与最初的经营者来看,大部分是民宿的主人,或是归乡者,对民宿注入了情怀——一种浸入骨子里的乡情。

民宿代表一种态度,外来者与其说是住进一间民宿,倒不如说是住进了主人的情怀里。及至后来民宿经营者变成运营者,由于过多地加入了商业化开发,甚至出现了连锁性品牌输出,由单门店变为规模化,由家庭化变成企业化,由民宿主人变为民宿投资方,其经营模式的人性和亲情化,也就随之淡化和转变。商业化和产业化与民宿产生的初衷显得格格不入,逐渐偏离了民宿的真正含义和原始动机。

当然,这是市场的作用,也是投资者的逐利性使然,但未必是住宿者所乐意接受的,也绝非民宿的真正导向。情怀和利益是民宿行业得以迈步前进的两条腿,应成为民宿发展的内在逻辑。

基于“问俗”诉求,需要乡土化

民宿应该能够让投宿者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体味有别于平素的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如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其民族、民间和民俗文化对于旅居者是最具风情、最具魅力、最有吸引力的。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乐耘阁·私宿创始人向辉曾提出“打造原生态的文化体验,田园乡野特色的休息环境,一个乡村就是一个乡土文化博物馆,一个民宿讲述一个乡村历史故事”,这是有道理的。

民宿一旦与地域的、原真的民俗文化结合,其风格、功能、产品也就有了依托。在推崇差异化文化体验的休闲旅游时代,如果民宿设计者和经营者只是关注建筑风貌、装修风格,而不注重浸透在民宿骨子里的地域性风物化、风俗化、风情化和风味化的产品内容,可能就与民宿所产生和赖以生存发展的市场背道而驰了。

基于“定制”诉求,需要个性化

从目前国内民宿主要消费人群看,主要是城市周边游客和外地游客,在30岁至40岁之间的已婚中产阶层居多,这与民宿的定义基本吻合。该群体消费能力强、生活品质要求高,有定制化住宿服务诉求。定制化预示着高端化和个性化,高端化不仅是装修层次,还有环境、位置、服务的优劣。个性化是满足投宿者的差异化需求,包括选址上的因地制宜、建设上的因势而造、产品上的因人而异等。

以五星级酒店的住宿体验为例,当客人入住时,就是他们在创造自己在五星级酒店的生活方式。而民宿主人则会主动根据住宿者的情况提供富于亲情、未必高端的生活方式。

当然,个性化不能排斥标准化,标准化也不会带来个性化的消亡。民宿是服务产品,而服务必须要有标准化作为保障,例如服务设施、接待设施、管理设施等硬件上须标准化,但服务内容、手段等方面就完全可以个性化。准确地说,民宿应该是以标准化为保障的个性化商品,重要的是不断有超出客人期望的精细服务。

(马牧青)

新闻推荐

《最初之前》 作者:张皓宸 著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最初之前》是百万畅销书作家张皓宸2019年全新长篇小说。70岁的男主张一寻濒死,一家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