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 中医走向世界迎来里程碑

淄博日报 2019-05-27 02:49 大字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25日审议通过了《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首次将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纳入其中,这一成果离不开各国医学界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体现出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这将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和合之道”促共识

《国际疾病分类》是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广泛用于疾病诊断统计和分析的国际标准。经过长达10余年的研讨,传统医学终被纳入这一国际标准,其过程与结果恰恰体现出中医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之道”。

据介绍,中日韩及欧美专家都参与了研讨,通过交流与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美国针灸理事会保险信息网主任塞缪尔·柯林斯说,这一过程也曾遭遇一些阻力,这主要是因为国际上对传统医学术语和定义还缺乏广泛理解。

中医界人士表示,中医专家对相关国际法规体系及制定过程并不熟悉,而外国专家对中医药也不很熟悉,因此,充分沟通增进了解十分关键。

此外,传统医学应用较为普遍的中日韩等国通力合作,也是取得这一成果的重要因素。日本京都大学副教授伊藤美千穗说,在《国际疾病分类》这个为西医搭建的系统中加入传统医学面临很多技术难题,中日韩三国首先需要协调好有关定义和范围,才能向欧美专家去阐释并使其接受。

韩国庆熙大学教授印昌植举例说,传统医学相关名称、用语的英文翻译,就是各方需要共同解决的一大难题。尽管难度很大,但各方通过沟通不断增进相互尊重和理解,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

打通“任督”助发展

多年来,传统医学界孜孜不倦,却仍难跻身国际主流医学。尽管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并不代表传统医学国际化将一片坦途,但专家认为,这好比打通“任督二脉”,不仅有里程碑式意义,还有进一步推动传统医学国际化的现实重要性。

世卫组织传统医学、补充医学与整合医学处处长张奇表示,将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标志着以世卫组织为代表的整个国际公共卫生系统对包括中医药以及来源于中医药的这部分传统医学价值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中医药在中国、在国际上应用越来越多这一现实的认可。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中医可以在现代医学疾病分类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中医疗效和安全性证据被接受的前提,也是中医被世界接受的基础。”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渡边贤治也认为,这将成为促使传统医学更加广为人知的一个契机。

据介绍,《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在设计上更容易与电子健康记录和信息系统融合,有助于缩短中医等传统医学在欧美等地推广应用的过渡期。德国汉堡大学附属埃彭多夫医院汉萨美安中医中心主任斯文·施罗德相信,这是“向着正确方向迈进了一步”,希望此举能够推动德国医保公司将中医纳入保险范围。

此外,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对于中医本身的规范化发展也有助益。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窦丹波说,鉴于中医服务人群广泛,这将有利于中医等传统医学的监管,有利于中医药的安全性,也有利于中医药的疗效对比等。

循序渐进路漫漫

纳入《国际疾病分类》只是第一步。中医等传统医学的国际化还远未大功告成,仍需在标准化和国际合作方面加大力度,久久为功。

《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计划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而传统医学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还需更长时间。柯林斯举例说,《国际疾病分类第10次修订本》于1990年通过,但美国直到2015年才实施,因此传统医学不太可能迅速在美国得到大范围推广和应用。

张伯礼也认为,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将是个渐进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尽管中医等传统医学已经被纳入《国际疾病分类》,但在其中所占比例还很小,有待不断完善、扩充。

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需要继续推进中医的标准化、现代化工作。中国海军军医大学药学系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张卫东就认为,用现代科技手段让世界对中药的认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至关重要。近年来,已经有一批中药方剂通过明确药效物质、建立标准化生产链,更好更快地为欧美市场接受。

更多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也是传统医学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对此,多位国际专家也表达了与中国同行合作的意愿。印昌植说,传统医学的全球化发展,离不开中日韩三国专家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施罗德则表示,希望多开展中医领域的跨国合作研究,在国际期刊发表相关论文,证实中医疗效。

(执笔记者:李雯;参与记者:谭晶晶、陆睿、耿学鹏、田颖、华义、刘曲)

新闻推荐

新办企业申办当日可领执照和发票 最快只用20分钟;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初次申领发票可当日办结,全国领先

5月20日,西城区政务服务中心,李文雅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和发票。新京报记者姜慧梓摄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