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莫道“肥肉”香

三秦都市报 2019-05-27 02:12 大字

■陈卓

照常,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早晨,但儿子却突然吵着不想去上幼儿园了。依我的脾气,刚准备“家法伺候”,因为这样的吵闹也不是第一次。坐在餐厅吃早餐的我,当听到母亲和他正在紧急“磋商”,我冲过去刚要“发火”,儿子哭诉的话语瞬间让我火气全无:“不想上幼儿园了,老师非得让我吃肥肉。”原来如此,看着儿子痛苦委屈的表情,痛诉肥肉之恶心,我想着儿子一定已经压抑了好长时间。

有道是,健儿食肥肉,战马食新谷。都言肥肉香,我却不吃肥肉,儿子应该是遗传了我。所以,我能感同身受理解他的苦楚,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去二叔家做客。那好像是我第一次去他新家,热情招待自不消说,还专门为我烧制了一大盘红烧肉。满满一桌菜,除了肉外,我都爱吃。看着不我吃肉,叔叔婶婶以为我不好意思,不停劝我,甚至筷子夹好塞到我的碗里。我连说“好好好”应付着,最后实在抵不住“盛情”,只好把一块肉给咽了下去。

听母亲说,我不吃肉是因为小时候吃肉机会少,只有过年才能吃得上肉。两岁那年,在大年初一我吃了整整一盘,也许是吃“伤”了,从此猪肉成“过客”。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有一个全民渴望肥肉的时代,那几乎成了一个时代密码、一段集体记忆。就像一位老兄谈及他关于肥肉的记忆,是一次村里分了一块猪肉,他的父亲郑重其事地把那块肉吊在悬梁上,防止家里人偷吃。谁能想到,吃肥肉如今成为了一种勇敢的行为。

因为痛着儿子的“痛”。妻子给老师委婉地发了一条微信,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儿子的确不爱吃肥肉;二是感谢老师担心他挑食而给予的关心;三是希望老师能够考虑儿子的特殊情况。老师当然通情达理,儿子终于又高兴地背上书包上学去了。

人有千面,味觉就有千种。但人天生都有一种“共情”心理,自己爱吃的往往认为别人也爱吃。曾有一位很高级别的领导,每次北京来客,他都会用一口河南话说:“吃鸡吃鸡,这是专吃虫子的广海鸡。”酷爱吃鸡的他,说起鸡时眼里总会泛出一种独特的光芒,光芒的映照下是一根鸡腿在嘴中“穿梭”。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观点,我颇为认可。

新闻推荐

贵州毕节多地遭遇暴雨洪灾

新华社贵阳5月26日电(记者骆飞)贵州省毕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26日发布消息,近两日,当地出现大范围强降雨,部分区县遭受洪涝灾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