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盘球狮型薰炉
■李 晋
这件狮型器物,置于桌案上,颇具装饰性和观赏性。上手后会发现这是一只铜薰炉,将香粉置于腹中,燃香后会有袅袅香雾从狮口中散出。品茗或弹琴时,有此薰炉在旁,居所内的格调必定不俗。
香与古代家境殷实的文人有着密切联系,熏香闻香被视为高雅的活动。作为燃香工具之薰炉,自然被文人当做爱物,其材质囊括陶瓷金属石玉,造型式样繁多。像这件江苏兴化市博物馆所藏的狮型薰炉,用料厚重,工艺繁琐,为传世薰炉中的精品,应出于旧时官绅家庭。
薰炉长29厘米,宽10.5厘米,高21厘米,重5580克,黄铜质地,早年经鉴定确定为明代之物。其狮子造型威严,双目圆瞪,鼻头高耸,嘴巴张开,脖颈挂有一铃铛,呈半蹲式,后肢蜷曲,爪子尖锐,其前方左足下,踩着一只绣球,尾巴上抬,如火焰样自然舒展,整体造型自然生动。
狮型薰炉包浆浑厚,狮子身上皮毛纹路细密,足下绣球联系着绶带,绶带一头在狮子口中。狮子配上绶带,有“喜事连连”的寓意。绣球为镂空金钱状,内中还有一小球。狮子口中舌片甚至可以拨动。从种种细节上,能见其做工之精细。
狮子为受人尊崇的瑞兽,汉代时,狮子从西域传入中原,后来被赋予了纳福招瑞等涵义,成为了古人心目中的美好图腾。古代殿宇官府前,左右常会摆放一对石狮。在瓷器、绣品和漆器上,也能见到狮子纹饰。这只盘球狮型薰炉,燃香、陈设用途而外,更有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新闻推荐
话剧《马背摇篮》讲述转移革命后代故事 将于六一儿童节在北京上演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记者白瀛)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六一幼儿院(原延安第二保育院)师生将于6月1日在京上演话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