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小维修”何以频频遭遇“大收费”?

南宁晚报 2019-05-24 05:48 大字

■钱夙伟

装一扇纱窗动辄近200元,修电器还需交50元的上门费,修改裤脚要花费50元……近来,有许多人发现,城市中的小维修往往会遭遇高收费,东西坏了到底修不修,找谁来修也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5月23日《工人日报》)

小维修提供的服务,基本都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一旦物件坏了,或出现故障,扔了未免可惜,也浪费,而且,许多老物件,除了本身的价值,还有情感的依附,甚至是怀旧的载体。从这个角度看,这显然是无价的。而且有些东西,比如配钥匙、修自行车,如果不及时解决,还将影响正常的生活,有可能是一点也耽误不得的。小维修为市民提供了极大的生活便利。

小维修频遇“大收费”的原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维修师傅开始入驻互联网平台扩大生意,但平台提取利润、物价上涨,以及从业人数的减少都使得收费在不断提高。从事便民维修的师傅为了提升收入,也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业务面,提升服务含金量。另一方面,“小维修”虽是小修小补,却也是一技之长,有许多甚至还是绝活专长,现在许多年轻人不屑于这样的手艺,不仅人才流失,有些手艺还有失传之虞。于是,本来似乎应该花费不多的小维修,如今却让不少市民感觉“修不起”。

小维修频遇“大收费”,实际上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比如,早在2016年12月北京市出台的《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规范(试行)》中便规定,便民服务综合体中应必备综合修理、补衣缝纫等生活服务业态,选择性包含家电维修、自行车修理、修鞋、配钥匙等业态。而今年天津市为了减轻业主的成本,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便民修车修鞋铺全部免费提供给经营者。这让这种群众身边的小修摊点,有了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生态,也能够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

“小维修”其实关乎城市生活的宜居,是市民切身利益之所在,群众利益无小事,抓好“小维修”也是惠民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这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但也尤其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倾斜。“小维修”入驻互联网平台是大势所趋,但这终究要有线下实体店的支撑,因此,应该如北京、天津那样鼓励、引导和规范小修摊的发展。同时,针对后继乏人,还应重视“小维修”人才的培训培养。若此多措并举,“小维修”频遇“大收费”的尴尬,才能得到化解。

新闻推荐

“微创新”让小预制件换新颜

本报讯近日,在中国铁建大桥局西北公司京藏高速1标项目预制件厂,一排排棱角分明、表面如大理石一样光滑的小型预制构件成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