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新疆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机制 今年一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32万人,开展各类就业培训43.35万人次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5-23 02:30 大字

“我们根据贫困户的意愿需求,开设了中式烹饪、面点、美容美发等技能培训班3期,提升了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驻村工作队总领队、托格拉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艾尼瓦尔·阿不都热合曼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机制,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稳就业托起了美好生活。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新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32万人,增长19.31%;全区开展各类就业培训43.35万人次,同比增加11.68万人次。

劳务输出,鼓起“钱袋子”

“经我们夫妻俩的努力,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也有了存款。”来自新疆英吉沙县的麦日古丽·阿卜来提说,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2017年她与丈夫来到新疆中泰集团华泰公司上班,成为产业工人,实现了人生转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麦日古丽一样,仅第一季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2.66万人次,同比增加6.56万人次。特别是在南疆四地州,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同比增加1.53万人,同比增长51.52%。南疆22个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18107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吉翁村土地九成以上流转承包,村里不少富余劳动力虽然有就业的想法,但因缺乏就业信息和技能,大多没有着落。2018年10月,博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积极筹措,成立村劳动力服务站,主动与博乐市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对接,根据劳动力情况推荐工作岗位,并举办20场涵盖保安、园艺、家用电器维修、服装加工、电工、月嫂、保姆等技能培训,组织200名村民到博乐市市区彩钢板厂、服装厂、棉花加工厂等企业就业。

如今,吉翁村村民外出务工已成常态,大家或通过村劳动力服务站引荐,或通过劳务经纪人带动,实现就业增收。2018年,全村实现人均劳务收入9000元。

对于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而言,掌握一门技能,是就业的敲门砖。为此,新疆实施免费职业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全覆盖”,做到转移一批、交接一批、销号一批,确保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学习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以适应市场需求。

2018年起,新疆实施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三年规划(2018~2020年),形成了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有组织转移就业新机制,这其中包括兵地合作机制、南北疆劳务输出对接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此外,还发挥对口援疆优势,建立信息对接机制、工作对接机制、管理服务对接机制,推动转移内地援疆省市企业就业常态化。

2019年,新疆将持续推进就业惠民,计划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270万人次。

扶贫工厂,家门口就业

“一边照顾老人孩子,一边还可以打工赚钱,这生活过得美美的!”阿依努尔·热西提是沙雅县英买力镇英买力村的村民,因为要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外出就业,靠4亩耕地养家,生活比较困难。

但现在,她每天都可以到村里的扶贫工厂上班,经过培训后的她熟练掌握了电动缝纫机的使用方法。

英买力村人均耕地不足2亩,很多妇女都有外出务工的意愿,但碍于照料家庭及孩子等因素,不能出远门,严重制约了脱贫增收的步伐。2018年年底,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通过申报扶贫项目,在村里修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扶贫工厂,工作队还为扶贫工厂争取到50台电动缝纫机和8台熨烫设备。

在工作队的多方协调下,扶贫工厂采取“公司、合作社双管理+务工人员”的模式运行,村委会将车间承包给本村古哈尔缝纫合作社,合作社与沙雅想悦洋纺织品公司签订单,由公司派驻专人进驻车间,严把产品质量关,并进行计件。合作社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务合同,按照计件模式按月给务工人员支付工资。

转移就业的同时,新疆还通过开办“村办工厂”等方式,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由“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换。如今,和田地区有900多家村办工厂,带动就业2.8万多人。在阿克苏地区,浙江省援疆指挥部持续实施产业援疆“百村千厂”工程取得积极效果。2017年至2018年年底,“百村千厂”工程已经在阿克苏地区105个乡镇(村)建设项目129个,建设厂房389座,解决就业岗位1.7万多个,其中吸收建档立卡贫困户1490人。

新闻推荐

专列上办起“法律课堂”

本报讯(记者张世光通讯员王迪)“各位农民工兄弟,下地干活儿之前,一定要签劳动合同,它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武器。”5月5日,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