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经典原文
君子养心①,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荀子·不苟》
【注释】①养心:修养道德。
【译文】君子修身养性没有比增进内心的真诚更好的了,达到内心至诚,心性的修养就圆满了。真诚就是坚守仁爱,真诚就是秉义而行。以诚心守仁,仁爱便能显露,仁爱显露才能玄妙通神,玄妙通神才能进而感化外物。以诚心行义,义理才能彰明,义理彰明,才能使外界变化。能持续实现化裁万物的功效,就是天德。天不讲话,人们不得不推许它最高;地不讲话,人们不得不推许它最厚;春、夏、秋、冬四季不讲话,人们能预期它变化的规律。天地四时如此有规律地运行,是因为它们达到了至诚境界。
【题解】君子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陶冶思想情操的最好方法就是诚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或每一件事。
相关链接
诚①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注释】①诚:信实无欺、真实无妄。
【译文】诚(真实无妄)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
【题解】孟子认为诚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也是人道的根本要求。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道理,把诚信当做做人的根本要求,树立起追求诚信的自觉,才能奠定整个社会诚信的坚实基础。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中庸》
【译文】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用费力而为人处世合理,不必思考就能得到真知,从容不迫地达到符合人道法则的境界,这种人就是圣人。诚实的人,是选择至善,并且坚守不渝的人。
【题解】诚信是儒家提出并坚持身体力行的价值观念,历代儒家都把它作为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在当今社会中,诚信作为一种全民公德,应是各人、各行业都必须遵守、自觉实践的道德准则。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西汉)刘向《说苑·谈丛》
【译文】有智慧却用于谋私,不如愚笨而用于为公。所以说,灵巧而虚伪不实,还不如愚钝而真诚。
【题解】诚实是一个人最大的美德,而巧伪则是最恶劣的品行。
尽诚可以绝嫌猜,徇公可以弭谗诉。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
人君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守此二言,终身不易,尧舜之主也。
——(北宋)苏轼《上初即位论治道二首(代吕申公)·道德》
【译文】人君把最大的诚信和最纯真的仁爱当做道德。恪守此道德,终身不改变,就可以成为尧舜一样的仁主了。
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
【题解】诚信是理学推崇的道德标准之一。修身行事、为人处世都应坚守诚信。
诚,五常①之本,百行②之源也。
——(北宋)周敦颐《通书·诚》
【注释】①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传统的立身处世的道德范畴。②百行:各种品行,包括孝、悌、忠、信等。
【题解】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认为,“诚”是人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和最高境界。所谓圣人,就是“人极”,能全面透彻地将“诚”推到极致。
新闻推荐
北京市15日发布《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和《关于对轨道交通不文明乘车行为记录个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实施意见》,即日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