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应试中的三个着力点
殷可丁
考试是高考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高考成绩是高校录取的主要因素,良好的应试心理、正确的应试方法和科学的应试过程,是考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要素。因此,考生在后期复习时,应结合仿真模拟训练,从“学会审题破题、做到沉着应试和规范作答”等方面着力,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提升应试水平,为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奠定基础。
在审题破题中突破。考生在考前复习中已做过大量的检测训练题和高考仿真题,高考时肯定会遇到似曾相识的题,但如不仔细审题,认真推敲题目的每个隐含条件和细节,就会按往日做过题的思路思考,造成条件疏漏或错用,导致失分。因此,要在审题上下功夫,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认真阅读试题内容,仔细推敲题目中关键要素和信息,思考和联想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这些信息、要素、内在联系上探求破题方向和解题思路。一份高考试卷,基础题、中等题是占大多数分数,考生在破题过程中就要往平实处想,不要纠结于题目的叙述方式,条件的设定等方面和平时练习的不同,而偏离正常的理解方式,导致解答错误。在解题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题目提供的条件没有用到,肯定是答题思路有问题,一定要重新思考。对于反复读题后仍没有思路的,可联想老师讲这段知识的具体情景,也可联想与这道题相关的知识,搜索记忆中相似的题可能会给你启示。
在沉着应试中多得。在应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考生会因此产生急躁情绪,导致考试失误。在考前应试冲刺练习后,要结合教师的讲评,全面反思应试训练的“实战”过程,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重点反思存在的“不该出现的失误”,特别是注意做题时遇到的难点、留心各类题型所需的答题时间,分析导致失误的原因,这是积累应试经验、提高应试技能、避免失误、多得少失的有效举措。高考应试前应调整情绪,多做应对困难的心理和思想准备,通过回顾应试训练的答卷情景,制定相应的答题策略,以尽可能“少失”就是“多得”的心态,积极的进行心理暗示。高考应试时,应从审题破题上入手,掌握答题节奏,合理分配时间,先易后难,做到既不轻视简单题、也不纠缠于难题,如果遇到没有希望突破的难题,可以权且放下,把时间用在做简单题和中档题上,确保多得分,这不仅能有效调整应试心理,也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有效问题。
在规范作答中少失。在考试成绩揭晓后,总有些学生感觉与自己预估的分数相差很大,其原因主要是:一是高考采用的是电子阅卷,如果考生在作答时字迹不清晰,扫描到电脑上,阅卷老师有可能无法辨别,只能少给分,甚至给零分。二是书写或计算失误,这样的丢分完全是考生粗心大意而往往又归结为运气问题,考生从来没有想过认真改正,最终还会在高考中呈现出来。三是步骤不规范,表达不清楚,逻辑层次混乱或缺少逻辑连接,东拉西扯,推理不严谨造成失分。因此,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就要尽量做到步骤规范,字迹工整,表达清楚,逻辑严谨。“打草稿”也应注意技巧,打草稿不太散乱,最好也排好顺序并在草稿边写上题号,同时也要简单写下计算式和计算结果。这样在誊写时也会减少失误;检查时,更能快速检查答题思路。遇到疑难问题,将自己能想到的解题思路、公式和步骤都写上去,虽然没有得出最后结果,也能得到一定的步骤分。
新闻推荐
白银讯为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意识,近日,银西社区组织全体机关党员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迷失的坐标》,给大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