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每天送餐约30单,在路上他们充满自信 【“倾听”外来工的无声世界】无声外卖团:“我们和正常人没什么不一样”
骑手李聪和李保财在一家餐厅外等候接单。本报记者 李昱霖 摄
一辆电瓶车,一部手机,不能用语言与顾客沟通,只能用手语或手机短信的方式完成送外卖的任务……
在河北保定有一支由7名聋哑人组成的“无声外卖团”正感动着周围不少人。
“你怎么一声不吭”
“咚咚”,午夜,聋哑骑手杨波轻轻叩响了订餐顾客的房门。半分多钟,没人开门。再次轻叩,仍不见屋内有人出来。送餐前,杨波已经通过手机给对方发了短信:“我是外卖送餐员,由于听力障碍不能打电话,我在你家门口,请您开门。”
杨波又一次叩门时,突然屋门打开,一个30岁左右的男子手举菜刀冲了出来,气冲冲地向杨波喊叫着。杨波迅速后退,赶紧举起手中的餐盒。拿刀男子怔了一下,似乎突然明白了眼前的状况,放下刀,尴尬地笑了笑。
5月7日,通过儿子的“翻译”,杨波用手语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送外卖时经历的“惊险”一幕:那人没看到短信,不知道他是聋哑外卖骑手。问了好多声,没听见回应,所以才举刀冲了出来。
这次经历后,杨波又多了一条送外卖的经验:如果顾客在自己发出短信后未回应,他会求助小区里的人,用自己的手机提前打电话。
因为无法和顾客正常进行语言交流,这样类似的“误会”, “无声外卖团”的成员都多少经历过。
聋哑骑手、30岁的李保财说,他有几次都是在门外等了10多分钟,顾客开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一声不吭啊?
无奈的“差评”
用户评价是公司考核送餐员服务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没有得到过差评,是4个送餐又好又快的人之一。”提起这点,杨波颇有些骄傲。但并不是所有聋哑骑手都像他一样幸运。
李保财今年前4个月共1031次的送单记录中,有100单获得评价,其中差评率1.8%。他告诉记者,一次因为顾客填写地址不准确,只得求助小区居民帮忙打电话,在他人的帮助下才找到。加上中午高峰期,坐电梯又晚了两三分钟,顾客不满意,给了他差评。
“我当时很沮丧,但不能表现出来,只是鞠躬表示了歉意。”说起这些,李保财无奈地笑了笑。“毕竟是我送餐晚了。我也没时间多想,还得继续送下一餐。”
去年,李保财共获得159个评价,其中满意150个。他所在外卖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很好的记录。
常和“无声外卖团”打交道的餐厅经营者李芳说,不少订餐者会写错地址,增加了聋哑外卖小哥的工作难度,他们只能求助他人才能联系到顾客,无形中耽误了时间。而这往往也是他们得差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聋哑骑手太不容易了。”李芳说。
用辛劳付出养活家人
骑手李聪因儿时用药不当,双耳失聪。今年32岁的他,孩子已经8岁。送外卖时他也受过委屈,但在采访过程中不愿向记者提起,而是用手语讲述了一件让他记忆犹新的温暖小事。
去年冬天,李聪为一名女顾客送餐时提前15分钟敲响了房门。得知他是聋哑人,女顾客用手语向他表示了感谢。“直到今天,一想起这个情景,我的心情就会立刻好起来。”李聪告诉记者。
“无声外卖团”成立于2017年,组建时有13个人,人员来自重庆、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到今年4月,团队还有7个人。每天10点,“无声外卖团”开始接单,很多时候顾不上吃午饭,到下午3点才能休息一会儿,简单吃点东西。休息时还要紧盯手机,不能错过任何订单。
据了解,“无声外卖团”平均每人每天送餐30单左右,比其他骑手少20多单。但是在路上,他们更有自信,感觉自己“和正常人没什么不一样”。
李保财从16岁开始四处打工,在建筑工地搬过砖,在企业当过操作工。“我们一般找不到好工作,没黑没白地干,工资还低。”李保财告诉记者,这两年他又换了一家企业,闲暇时当外卖骑手。
除了准备成家,“我妈年纪也大了,我要攒些钱给她养老看病用。”李保财告诉记者。
杨波最高送餐纪录是一天47单。那天下大雨,很多骑手不愿意接单。而天气不好时,骑手每送一单都会有补贴。为了多挣钱,杨波一天内换了5次电瓶,直到晚上10点,才全身湿透地回家。
满脸的笑容,深深鞠躬表达的歉意,这些外卖小哥每天都在用行动感动着周围的人。
“我们和正常人一样,用勤劳养活自己和家人。”杨波说。
新闻推荐
□连海平不文明养犬行为,可能危害他人人身安全,同时,犬主人自己也可能面临巨额经济赔偿。据报道,因犬只未束链,奔向路人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