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谨防微信成为涉密会议的“跑风口”(一)

兰州日报 2019-05-07 03:24 大字

近年来,涉密会议期间,时有微信泄密案件发生,微信已成为一大“跑风口”。笔者拟从有关典型案例入手,分析不同的案件类型与成因,并就如何加强防范谈谈个人看法。

涉密会议期间的微信泄密案件

案例1:违规使用微信处理涉密会议会务。2017年9月,为做好会务工作,某涉密会议服务人员展某,将其负责的会务信息编辑后,发送到由8名会议服务人员组成的微信群中,被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并予以补救处置,未发现造成泄密后果。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对展某进行严厉批评,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

案例2:违规使用微信传递涉密会议材料。2015年5月至6月,某党政机关负责人王某在参加该省有关涉密会议期间,通过微信将两份秘密级会议材料发送给家人,后被家人进一步转发。此外,王某还将1份秘密级会议材料带回家,被家人拍照后通过微信发送给他人。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王某留党察看1年、行政撤职处分。

案例3:违规使用微信传达涉密会议精神。2017年3月,某报社编务室人员任某在参加某涉密会议时,违规使用手机进行录音。会议结束后,任某将手机录音整理成会议记录,报总编室主任王某。王某在报社总编辑彭某的授意下,将会议记录上传到工作微信群。案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分别给予任某、王某警告、记过处分,对彭某作出免职处理。

微信缘何成为涉密会议的“跑风口”第一,对微信泄密的危害认识不足。一是认知偏差。有的涉密人员以为,只要将涉密或敏感的信息进行编辑删减,再通过微信传递就不会造成泄密。如案例1中的展某,自作聪明地对涉密会议会务信息进行编辑和替换,将自以为重要的信息替换成字母代码,就认为他人看不懂,不会对国家秘密造成危害。殊不知,这种小儿科的“脱密”行为在明眼人眼中,可以轻易推测出信息全貌。

二是心存侥幸。有的涉密人员明知不得通过微信及其他互联网渠道传递涉密文件材料,也深知泄密的后果,但仍抱有侥幸心理。如案例2中的王某,出于个人私心,通过微信将涉密会议材料发送给家人,以为在小范围内传递不会被发现,不得不说是侥幸心理在作祟。

三是贪图便利。有的涉密人员过度依赖微信的优势,认为其操作简单、交流及时、使用方便,便为图省事,头脑一热,就将涉密会议相关信息发到微信中,造成国家秘密泄露。如案例3中的彭某,只看到微信传达的便利,未看到微信泄密的危害,错误地指示王某将涉密会议记录发送至工作微信群。

第二,对涉密会议的保密管理流于形式。一是未做好手机通信设备的管理。保密规定明确禁止将手机带入涉密会议场所,但有的涉密会议主办单位对手机使用保密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没有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安保检查方案,导致有人将手机带入会场并录音,或者用手机拍摄会议材料。

□据国家保密局网站

新闻推荐

全国超过15万个村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据新华社电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5万个村完成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确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