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河流的沧桑史 《河边生起炊烟》后记

北海日报 2019-05-06 10:19 大字

饶北河是南方普通的一条河,是上饶市北部主要河流,发源于灵山,故又名灵溪,在山间峡谷延绵百余里,在灵溪镇,汇入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注入鄱阳湖。

枫林村是中国乡村网格中芝麻大的古老村舍,落座在饶北河上游,有两千四百余人口。村子呈条形,像一只破旧的木船。我生活在其中的一条巷子里。

与大部分偏远山区的河流一样,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饶北河清澈如洗,掬水可饮,裸身而泳。河中鱼虾成群,常有河鳗水獭等珍贵野生动物嬉戏其间。河流是我们的心灵教堂。

河流哺育了我们的身体,也滋养了我们心灵。水岸边的人,对河流有一份生死相依的感情。

三十年,枫林在急速变迁,饶北河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已经在慢慢死去。人在物质的漩涡里沉沦。这样的痛心,也只有在河边长大的人,有更深切的体悟。

我是反对农村城镇化的人。对乡野的认知,对农人的认知,以及沧桑变迁,我有很多想法要表达。城镇化不但使古老的民俗和乡村艺术消失,还给农民带来更重的沉轭,更让南方农村格式化。我曾表示,我痛恨水泥、农药和塑料。水泥消灭泥房和石板路,同时消灭了河道,挖沙使原始河流不复存在,满目疮痍。农药灭虫,同时消灭了河鱼、泥鳅、黄鳝,进而食鱼类动物无生存空间,如水獭。农药还消灭了食谷类、鸟儿和燕子,在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村里几乎看不到麻雀和燕子,近乎绝迹。随着农田荒芜化,麻雀、燕子又回来了,真是滑稽。塑料消灭了木、竹、陶等器等家用物件,它们彻底消灭了乡村。

城镇化的本质,就是土地、人口、经济的集约化。这又彻底消灭了乡村的伦理。农村已经没有了精英分子,他们进城买房。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滚滚车轮下,乡村完全破碎,如玻璃碴。

谁也无法阻止时代车轮的滚动。

农民在城镇化之下,生活有较大改善,但膨胀的物质需求,给人的精神很大压力。更为让人绝望的是,乡村教育基本荒废。生活略好的人,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家庭较为贫困的孩子,混到初中毕业出门打工。

此书的书写,我把视角落在被颂歌遮蔽的乡村伦理的荒野。我的视线不曾离开他们和她们。这是继《星空肖像》《南方的忧郁》《故物永生》之后,第四部枫林之书。

如何去重建乡村的情感伦理,疏浚乡村精神的血管,让古老朴素的乡村,慢慢复苏,鲜活,在当下,十分紧迫,也无比艰难。我们童年中的乡村,已成乌托邦。

我以大视角,以长卷的方式去书写这个两千余人口的村子。我的愿望是,写出这个村子的“百年史”。我始终以冷静、客观的笔触,写身边的人物,写兴衰与生死;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诗意的叙述,写饶北河两岸草木、气象、民情。鳏人,匠人,杂人,闲人,畸人,怪人,艺人等,他们从不曾离开我。河流、盆地、群山,在四季中呈现的面貌,和父母的身体状况一样,我时时关注。草木的枯荣,于我而言,是一件大事。一个村人的恶性疾病,或非正常死亡,我没有理由不刨根问底。我常常回到村里,东游西逛,这家坐坐,那家坐坐——和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没区别。我一定会设法打听,多年不归的人为什么不归,为什么多年不归的人又突然回到故里。村里破旧的,无人居住的屋舍,我心里有数。这就是一个村子的生命史。人性、情感、精神,都在这里面,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光。

饶北河,是我的血脉,是我生命的源头。我一直有强烈的愿望,为这条命运多舛的河流,写一本河流史。这是对自己生命的交代。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三字经

王寿军黑社会人心惶恶势力个个憎除黑恶关大局国政策重拳治扫三年取胜利一八年严态势一九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