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本给工作 带来阳光的书
2004年我从科室调到车间,倍感压力:铁打不动的量产;可靠的质量;100%的安全。而现状却是:工人组织纪律涣散,农民工技能不高,常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生产效率不高,常完不成生产计划……我心沉重。
正愁眉不展,听好友说:“新出版的《张瑞敏如是说》一书,也许能指点迷津,给你一束阳光!”于是我一改只读文学作品的嗜好,决定去新华书店买回此书,为陷入困境的自己寻一盏明灯。
学习中,我被作者胡泳那神采飞扬的文字所折服,纠正了我对管理书太枯燥的偏见。这书既有儒家“温柔敦厚”“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 的美感,又有道家、兵家的思辩,把中国文化大家老子、孔子、孟子、孙子等的智慧、神思描绘得淋漓尽致。不仅古为今用,也包容现代理论,美哉!
我一口气读完,情不自禁地涌出了书中的话:“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明白了管理得从“道”开始。
我翻阅车间的管理制度,发现奖惩不明。听工人们说:“动作快点还说是违反工艺纪律,小改小革也没有什么表扬,不受罚就行了!”由此导致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于是我组织制定出奖惩分明的车间管理制度,员工们顿时提高了主观能动性,也打破了原来吃“大锅饭”的意识。不仅增加了奖励内容,还把干部职责也纳入考核,因我想到书中常提到《谋攻》语:“上下同欲者,胜。”这其中所包含的“团结一致”“一视同仁”的“道”。公布之后,员工积极性大增,干部也不再只坐办公室而主动深入现场,工作改观,工人脸上也洋溢出灿烂光芒。
人们常说商场如战场。新产品在不断开发中就证明这个原则--优胜劣汰,一些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常达不到上面的要求而被批评。我扪心自问:难道车间真的会因管理缺失而丢掉“饭碗”?
我重温此书才豁然开朗:书中说“管理的核心”就是“提高素质”。我于是与技术员们商定了月度、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并纳入实战和考核。新产品的开发大大提速,车间受到表扬,员工受到奖励而眉开眼笑,我此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张瑞敏如是说》理论、实践的份量,也有了“满腹经书气自华”之慨!
而当我正踌躇满志之时,却发生了安全事故--一农民工因违章操作而受伤送医院。我痛定思痛,明白了车间缺乏先进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安全文化。书中告诫我们:“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是公司能否持久发展的关键。”当我再重温此书时才发现其中管理上的奥秘,于是提出 “以人为本,遵章守纪;科学发展,荣辱与共;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尊重、稳重,奉献自我”的16字车间精神。
那些年来,我对此书爱不释手,它对我的工作有“传道、授业、解惑”的功效,所以我一直将它当成我的工作宝典:遇到困难学习它,有了成绩不忘它。在它的泽润下,车间样样都名列前茅。
我希望在企业管理战线的同行不妨都读读《张瑞敏如是说》一书,它定会成为照亮你工作的一缕阳光。
那年底我退休时,大家要我谈管理的感受。我高兴地谈起读此书的体会:“要学会谛造团队精神,即‘上下同欲者,胜’;干部身先士卒,快乐读书,营造出先进的企业文化;要创造一流产品就先培养一流员工队伍;要有永远的忧患意识才能胜不骄败不馁。”大家高兴地说:“我们也要像老潘一样读懂这本书!”
潘华阳(铜奖)重庆市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李嘉瑞)经过处置的建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加工成为各类再生产品,继续运用到后期的工程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