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她的两条腿”
□ 本报记者 杨友艺
几乎每一个午后,人们都会看到万春街道杨青社区居民陈克亚搀扶着爱人郑玉香在小区里散步。远远看去,夫妻俩感情很好,总是依偎在一起,走得很慢。走近再看,人们不难发现,郑玉香几乎是将整个身子斜着压在陈克亚的一边,老陈则吃力地撑着妻子的身体,一步一步带着她往前挪。
自2014年妻子手术后到现在5年多来,这样的康复训练就成了陈克亚的日常。“我呀,就是她的两条腿。”陈克亚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妻子自从脑干出血手术后,虽说捡回了一条命,但从此不能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于是,自己放下了南京经营多年的生意,带着妻子回到了家乡,全身心照顾她。
为了让妻子行走时便于抓握,老陈把自家门前的楼梯扶手裹上了布条,家里的沙发,桌边也同样裹上了布条。“生活就是以她为中心。”为了避免妻子术后肌肉萎缩,老陈不但自学了按摩,还坚持每天搀扶着妻子遛弯儿“散步”。“哪里是散步啊,”妻子郑玉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一点也使不上劲,也不能保持平衡,实际上一步也走不了,都是老陈呀,他背着我,拉着我,扶着我。”
5年多来,无论春夏秋冬,只要天气允许,陈克亚总是搀着妻子坚持散步康复,常人走20分钟的路程,陈克亚和郑玉香几乎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更多,但是老陈从来没有抱怨过一次,没有休息过一天。“医生当时就叮嘱说如果病人总是卧床不动,肌肉就会萎缩,所以我再怎么忙也要带着她每天做康复。”
去年起,老陈在附近超市找了一个临时帮工的活儿补贴家用。“每天要去两次,早上5点就出门,中午回来要赶紧准备饭菜,下午4点还要去一次,到晚上九点才能回家,再帮着妻子洗漱。”即使这样,老陈依旧要在下午几个小时里抽出时间搀着妻子散步,散完步把她安顿好再出门上班。“是辛苦,但总想尽我最大努力让她再好一些。”
老陈今年58岁了,每天都要忙到快11点才能躺下,对人说话时却总是一脸微笑,对妻子也是轻声细语,耐心体贴。在老陈的悉心照料下,记者眼前的郑玉香不仅没有像医生判断的那样“肯定要瘫痪”,而且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见人也是脸上挂着笑。
现在,老两口成了社区里远近闻名的恩爱夫妻。邻居街坊说起老陈都要竖起大拇指夸赞“老陈真是个‘没二话讲’的好丈夫”。老陈对此却不以为意,他说,“我是个男人,妻子生病我就是要挺在最前面,再忙再累也是应该的。”但是,老陈对社区和邻居的照顾却一直放在心上。他告诉记者,去年社区给妻子办了残疾证,每个月都有补贴;每次他出门上班,邻居也都会留个心眼。“有这么多关心我们的人,相信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新闻推荐
一部持续书写的奋斗史诗 昔日亚洲最大机械化露天煤矿的前世今生
新华社记者汪伟丁非白一座纵横数公里、深达数百米的巨型矿坑横亘在辽宁省阜新市城南。60多年前,这座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