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之他山之石 牛老汉三种山楂树
新华社石家庄4月21日电(记者 刘桃熊)谷雨时节,河北省清河县上万亩山楂树相继开出洁白的花儿。清河县尹才庄村的牛兰奎望着今年3月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下的30多棵山楂树满眼憧憬:“这山楂树可是当地百姓的‘摇钱树’,今年是俺这辈子第三次种山楂树了。”牛兰奎欢喜地说。
和牛兰奎一样,尹才庄村所在的马屯一带13个村的村民对山楂树都“情有独钟”,因为山楂树曾是当地百姓的“救命”树。马屯地处黄河故道,土地沙化严重,庄稼收成不好,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20世纪80年代为了治沙增收,当地政府通过多方考察,发现这里适合山楂种植,于是号召当地百姓大面积种植山楂。
牛兰奎一口气将村南头10亩地都种上了山楂树。3年后,果树到了挂果期,牛兰奎的10亩山楂树卖了5000元,一家人高兴得一宿睡不着。和牛兰奎一样高兴的还有马屯13个村的村民,大家都通过种植山楂解决了温饱问题,有的还成了“万元户”。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树龄老化,加上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落后,山楂树结出的果子个头小、品质差,卖不上好价钱。“山楂产量倒也不低,可是品质差,只能当打浆果卖,每斤只卖几毛钱。”牛兰奎回忆,一气之下,他刨了家里的5亩山楂树。
没有种植技术,丰产也不丰收。为了提升山楂品质,当地的一名农技员高俊英联合牛兰奎等28家种植大户成立了“马屯红果合作社”,建立起了标准化的生产基地,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认证、统一分级包装。这下马屯的山楂翻了身,果子个头大、颜色鲜,每公斤能卖到3元,赶上好行情甚至能卖到5元以上。
没想到合作社效果这么好,牛兰奎于是把刨掉的几亩地又重新种上了山楂树,还另外承包了30亩地种植。现在牛兰奎一家每年收入能达2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如今,马屯已是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山楂种植区,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7.5万吨,年收入1.5亿元,马屯的百姓靠着山楂致了富。
山楂不仅富了百姓,还美化了环境,成片的山楂树起到了防风固沙作用。每年这个时节,山楂花开吸引来大量的游客。清河县借此发展起乡村旅游,规划建设了山楂小镇,将两万亩山楂林打造成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风景区。
如今68岁的牛兰奎又有了新思路,他打算在自家院里办个农家乐,房前屋后种上山楂树,游客可以在山楂树下用餐、休憩,于是,今年牛兰奎第三次栽种了山楂树。
新闻推荐
移风易俗实质上是要引导文明新风战胜腐朽邪气,让民风民俗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