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急诊分级”需医患相向而行

南宁晚报 2019-04-23 02:12 大字

■杨玉龙

为了将有限的急救资源更好地用于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北京将提高急诊的“准入门槛”。5月1日起,北京20家设有急诊的市属医院将启动“急诊分级”就诊工作。就诊前先分级,改变以往“先来后到”的就诊顺序,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候诊。(4月22日《北京青年报》)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承担着24小时不间断的紧急医疗救治任务。但 “急诊不急”问题具有普遍性。比如,门诊挂不上号,去急诊看;不知道看哪个科,去急诊;白天没时间看病,晚上去急诊看……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急诊增添了负担,也会造成医疗资源的紧张,比如,非急诊患者占用了急诊资源,造成急诊就医人数攀升、环境拥挤。

“分级就诊”无疑是纾解“急诊不急”的可行性方案。据北京市医管局印发的《市属医院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工作的通知》,急诊分级管理分为“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四级。医院急诊入口的显著位置设有分诊台,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按照“预检分诊、急重优先”的原则,借助信息化等手段,对就诊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评估,进而分级诊治。

也就不难发现,一则“急诊分级就诊”改变了“先来后到”的就诊顺序;二则能够优先保障危急病人的“急诊权”,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三则更是医疗资源的优化合理调配与使用;四则对于就医文明的提升也具有积极作用。当然,对于公众而言,面对“急诊分级就诊”改变的将是就医习惯。总体来看,“急诊分级就诊”意义重大。

推进“急诊分级就诊”,一方面应提升公众认识,正如有调查显示,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非急症患者比例占30%~50%,甚至有个别的医疗机构高达80%。故此,让公众养成“分级就诊”的习惯,既需要相关就诊知识的普及,也需要医疗健康知识的普及,从而确保患者在“急诊分级就诊”面前不至于恐慌。

另一方面对于医院也应做好配套措施保障。北京市就提出“三重保障”,简单来说就是,经验丰富的专业分诊医护人员,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专业人员监测候诊区患者病情。比如,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对候诊患者的病情及潜在的危险动态评估,可根据最新的评估情况再次调整分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急诊分级就诊”让急诊真正“急”起来,回归急诊的本真色彩。从更具体来看,“急诊分级就诊”既是一种就医诊治秩序的智慧性管理手段,也凸显了人性化。当然,在具体实施中,也需要医院统筹安排、合理调配,既要规避患者“门诊看不上就来急诊”的习惯,更应避免因“急诊分级就诊”带来的医患纠纷。“急诊分级”需要医患相向而行,同时期待,“急诊分级就诊”全面推广开来。

新闻推荐

龙的传人乘龙船五湖四海聚三峡

近日,随着三峡旅游热度飙升,在长江三峡众多各具风韵的游船中,“皇家盛世龙船”可谓是独树一帜。它是长江上第一艘中国清朝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