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上海普陀区总在打造“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维权品牌基础上,创建立体式法援工作格局 服务落地基层 法援升上“云端” 本报记者 钱培坚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4-19 04:18 大字

“有困难,找工会”这句话说来容易,但真要让它深入职工之心,却需要工会付出很大的努力。3年来,上海市普陀区总工会在打造“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维权品牌基础上,开创立体式法援工作格局,力争兑现“有困难,找工会,工会就在身边”的诺言。

4月12日,普陀区总工会召开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推进会暨“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成立3周年会议,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预防调处工作,深化人社、司法、法院和工会的四方联动机制,促进新形势下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朱雪芹法援工作室打响品牌

常年为农民工代言的朱雪芹在上海农民工中几乎无人不晓。2016年4月,普陀区总工会着眼于做强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推动成立了“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

在区人社局支持下,工作室设立在更方便职工找到的区劳动争议事务综合受理中心里,并配备了劳动关系领域内有专长的律师团队,为因劳动权益受侵而寻求工会帮助的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无偿调解和代理仲裁、诉讼服务。

每月,朱雪芹都会现场为职工答疑解惑,很多人就是冲着她的影响力来的。

在无数次成功帮助职工维权的实践中,“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的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仅2016年,工作室接收处理的案件就达400多起,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80%。

2016年8月,一名刚休完产假的女职工李某走进“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投诉她所在的公司以远低于她产前工资的标准发放生育津贴。由于李某难以证明自己的实际工资,工作室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帮她代理仲裁,并帮助她找到了工资证据。在庭审中,李某要求公司补足生育生活津贴差额近5万元的诉求得到支持。此后,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工作室继续指派律师代理诉讼。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雪芹”式服务落地基层

普陀区是人口导入大区,近两年还面临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关停并转等形势变化,和谐劳动关系的维护面临不小的挑战,仅依靠一个“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远远不够。

如何延伸手臂,让“雪芹”的服务品牌在基层也能生根发芽?普陀区总聚焦非公企业和职工群众集中的社区、园区、楼宇,构建了“1+1+10+X”的维权工作网络。

所谓“1+1+10+X”即“1室”“1中心”“10个街镇站点”“X个基层站点”。“1室”即朱雪芹工作室,设立在区劳动争议事务综合受理中心内,深入劳动争议一线,配备专职接待人员,建立朱雪芹定期接待日和律师坐堂制度、预约制度,直接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并指导、规范基层站点的运作,提供后台支撑。“1中心”即对接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提供法律援助、互助保障、工会会员卡办理等一门式服务。“10个街镇站点”即10个街镇总工会全面建成职工法援站点。“X站点”,即基层站点,在条件成熟的园区、楼宇布点,目前已建成园区、楼宇层面站点12个,延伸了法援服务网络触角。

据统计,3年多来,普陀区各级工会站点累计接待咨询5000多人次,其中90%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法援共结案2000多件,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800余万元。

2016年8月,一家公司因搬迁与50多名员工产生劳动争议。了解情况后,企业所在园区工会、街镇工会、普陀区总工会迅速与相关部门介入。经过多次调解,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借力互联网,“普工英”升上“云端”

3年来,普陀工会职工法援工作、“朱雪芹职工法律援助工作室”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和瓶颈,比如,因为工作室设在区劳动争议综合事务受理中心内,朱雪芹又是农民工信任的代表,因此,工作室的咨询量较大且问题复杂多样,人手紧张,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街镇、园区层面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加强;“朱雪芹”维权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职工知晓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对此,普陀区总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将法律援助服务送上“云端”。

打开普陀区总工会的官方微信公众号“普工英”,就能看到设在线上的朱雪芹第二工作室。职工可以通过雪芹说法、法援申请等模块提供普法、预约等线上服务。在收到服务申请后,后台工作人员将及时收集利益诉求,并给予咨询解答,引导职工理性维权。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普工英”线上累计受理职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200余人次。

新闻推荐

刘成晓 警界“花木兰”

5·12”特大黄金被盗案、“12·5”特大银行抢劫案……近年来郑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公安分局破获的大案要案,都由一位人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