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铲除校园送礼风这棵“毒草”□孙博雅

济南日报 2019-04-16 11:32 大字

据《半月谈》4月15日报道,经过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送礼、老师收礼的现象仍难禁止,且送礼风在一些“名校”更为突出,一些家长每次送礼数额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某些家长表示“送了没个完,不送没个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但从相关报道看,家长送礼、老师收礼的校园“微腐败”在某些地方仍然“打而不死”。

家长为何送礼?不外乎是想让老师多多“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比如拥有一个视野好的座位、竞选班干部、评选三好学生等等。这首先破坏了校园公平秩序,也给孩子们做了不良示范。当先送礼的家长尝到了甜头,其他家长也纷纷效仿,这样的行为更是形成了恶性循环,无形中助长了校园“微腐败”的歪风。学校是个教书育人的场所,传道授业解惑是老师的基本职责,收购物卡、化妆品、小礼物等行为比起社会上的腐败大鳄来说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反腐败应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校园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校园“微腐败”在校园滋生发酵,引发的不良社会后果不可小觑,不仅会消弭我们多年的反腐成果,还会“培养“更多”潜在的腐败者。家长送礼,孩子是“旁观者”“知情者”,在这种长期的耳濡目染下,腐败的种子会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并有可能伴随其成长不断“长大”,未来他们可能会模仿,通过投机取巧获得不当利益。家长不正确的言传身教,很有可能把孩子的未来引入歧途,对此,社会各方都应有充分的认识。

校园是一片净土,不容“微腐败”污染。校园“微腐败”不仅会让孩子的心灵蒙尘,还会污染社会空气。校园“微腐败”危害不小,为了孩子的明天和社会的美好未来,学校、老师和家长应该联手铲除校园“微腐败”这棵“毒草”,正本清源,还学校一片净土。

新闻推荐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上接第1版)文章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