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亲情是永不变味的佳肴 读唐颖小说《家肴》

铜都晨刊 2019-04-16 09:31 大字

■李季

唐颖的长篇小说《家肴》写了上海一家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大舅元鸿坐牢十五年后回到上海,无法与曾经的小老婆宝珠共同生活,一个人搬出去住,巧遇早已嫁给他人的外室阿馨,两人再次来往,掀起新愁旧怨,从而给整个家庭两代人带来了种种波澜。

故事的叙述者是元鸿的外甥女、容家的小女儿容美。这个爱哭的女孩子,长大后,甚至中年后,依然爱哭。整个故事,好像就是她用眼泪串起来的。容美的生活充满困惑,小时候她不理解爸爸容先生和妈妈元英为什么偏心,凡事都向着姐姐容智,大学时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爱上已有家室的老师,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又不懂如何才能得到幸福,她不了解大舅家的儿子知成和姐姐容智为什么逃离家庭不知去向,她不清楚大舅的死讯为什么要瞒住家族中的所有人。她想破解家族中的种种谜团,却越陷越深,当真是剪不断理还乱。然而,读者如果心细,自然会在乱麻中找出一丝线头,剥茧抽丝,厘清上海老弄堂深处这一扇门里的家长里短、聚散离合。

容美一直怀疑自己不是容家的亲生女儿,真相恰恰相反,姐姐容智才不是亲生的。容智是大舅元鸿和阿馨的女儿,容智出生时,元鸿早已入狱,根本不知道这个女儿的存在,为了阿馨好再嫁人,元英抱走了刚出生的孩子,说是送给了别人,所以阿馨始终也不知道容智就是自己的女儿。父母对容美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对容智却格外疼爱,一方面是因为亲生的再打再骂也不妨,一方面是觉得离开父母的容智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容智长大后得知真相,又加上被警方误判入狱羁押一年,从而心灰意冷,切断与家庭的一切联系。表哥知成对自己的出身又自卑又伤心,也选择了逃离。前一代的伤痛在后一代身上蔓延,命运翻云覆雨,每个人都各有各的伤痛,他们看似有隔阂,其实亲情的力量无处不在,就像一道道家肴,虽然普通,总带着永远不变的温暖。

多年后,在妈妈的葬礼上,容美终于明白,家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就是那用母爱烹制出来的一道道菜肴的味道。她最终与生活和解,回到她一心一意想要逃离的妈妈那样的生活中,也最终明白初恋的缥缈和不切实际,选择不离婚而与丈夫和解。容智和知成也最终回归,理解了上一代人的难处,选择了宽宥和感恩,找回了曾经的温暖。

上海人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洋气,《家肴》揭开了这洋气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人生活的实质,不过是人间烟火。不管时代如何变幻,人们都一样兢兢业业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费时费力地精心制作“家肴”,特别是过年,请客访客是必须的礼数,一年复一年,精心烹制大餐,充满了仪式感。这一份精打细算、认真恳切的生活态度是上海文化的一层底色,一代代传承着,无论世态炎凉,不管天翻地覆。吃好喝好才能活好,这是最朴素的人生道理,生活离不开美味佳肴。哪怕是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也要螺蛳壳里做道场,精心准备请客的菜肴、准备走亲戚的点心。容美随手记在笔记本里的家庭食谱:烤麸、炒盐肉、酱鸭、糯米绿豆汤、红烧肉等等,不仅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还具有观赏性。而且每一道菜后面,都站着一个教科书级别的上海女人——元英。可以说,元英就是上一代上海女人的代表,大难临头敢于担当,粗活、细活都能拿得起,更加偏袒领养来的女儿,“小心谨慎,吃力地跟着时代主流”,内里却坚守着最最朴素的道德标准,那就是做人要履行责任,要善待他人,尤其是自己的家人。她说:“我活着就是为了你们,为了责任。”她不仅是上海女人的代表,也是千千万万娴熟女人的代表。她做出的家肴,就是永远不会变味的温暖的亲情。

从《家肴》中走出的上海一家人,是两代普通的上海人,他们身上携带着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也携带着时代变幻中的岁月沧桑。他们是那个时代上海人的命运写照,却又超越了地域和时代,具有普遍的指代性。这一家人乘坐着同一叶小舟,在时代的激流中飘摇,几欲沉没,却最终驶至彼岸,家族中的成员各自上岸,奔向自己的命运。

新闻推荐

河北广阳:志愿服务暖民心

4月14日,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康乐社区,青年志愿者和88岁的独居老人刘雅芳一起做针线活。近年来,河北廊坊市广阳区结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