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的创新之路 中关村70年从无名之地变创新之源
如果只把中关村当作地名,已很难理解它的本质……从70年前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一个“村”的敢为人先、风雨兼程,见证了一个奋斗的时代、创新的时代。
201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超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企业新申请专利8.6万件,同比增长17%……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中关村乘势而为、务实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关村已经成为
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把中关村推上了历史舞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关村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符号’。”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中关村经历了技工贸时代、电子大卖场时代、“双创”时代,一台台“386电脑”、一间间电子商品店铺、一杯杯创投咖啡厅里的咖啡,中关村始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航道中“踏浪”前行。
联想、百度、小米,柳传志、李彦宏、雷军……2.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50余万从业人口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这里不仅聚集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而且活跃着500多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等。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中关村精神体现在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产业报国的奉献精神。
中关村从不缺少
创新的故事
手机对着作业题目拍照,不到几秒钟时间,解题思路、知识点讲解便可自动生成。“利用高精度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结合8000万月活用户的海量数据,教育科技的创新正在丰富教学形式,也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作业帮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苏静介绍。
这家2015年成立的企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为目前的4000多人,从北京一处办公地点到七处办公地点,时间只不过4年。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中关村也正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人工智能芯片、骨科手术机器人、近场语音识别系统……北京北四环西路67号,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内,一批前沿技术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2018年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制定相关方案,建立了12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办公室,支持他们推动校企合作项目1500余个,技术转移项目411项,孵化科技企业40家。
张正涛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员,同时也是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团队研发了全球领先的电子光学玻璃印刷全自动AOI智能检测设备,攻克了困扰电子光学玻璃印刷行业长达30多年的印刷品质在线检测关卡。
近年来,中科院自动化所平均每年孵化、培育近10个高科技企业、产业化项目,创业公司整体估值近4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研究与医疗、安防、先进制造等领域应用深度融合。
不做中国“硅谷”
要做世界“中关村”
据介绍,中关村外籍工作人员有1万多人,海外归国的人才有4万多人。在一系列出入境与居住政策和创业投融资政策鼓励下,中关村已经成为外籍人士来华创业的首选站。
面向世界,中关村也在“播撒种子”。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发起的“藤蔓计划”,是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及机构与国际青年创新创业相对接的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藤蔓计划”已吸引8000余名国际留学生和5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超过1000名国际留学生获得在华实习机会。
来自印度的库马此前通过“藤蔓计划”对接会找到了去网易公司实习的机会,并顺利成为网易的正式员工。
如今,中关村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一批国际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并取得快速发展。英特尔实验室、Plug&Play等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入驻中关村。
在引进来的同时,中关村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同方威视安检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以尖端科技为世界提供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利亚德集团制造的LED屏幕已为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操控中心等机构提供显示服务。
——升哲科技的“消防物联网”正“远游”东南亚,帮助当地国家搭建文物古建筑的防火“金钟罩”。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面向未来,中关村应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高度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角度来谋划和推动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数十年实践证明,中关村改革发展的脚步未停歇;相信未来数十年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成果终可期。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杭州4月12日电(记者俞菀)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省长兴县召开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相关新闻发布会。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