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一个“村”的创新之路 中关村70年从无名之地变创新之源

柳州日报 2019-04-14 09:46 大字

如果只把中关村当作地名,已很难理解它的本质……从70年前的京郊荒野到如今的国家“名片”,一个“村”的敢为人先、风雨兼程,见证了一个奋斗的时代、创新的时代。

2018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2万家,总收入超5.8万亿元,同比增长11%。企业新申请专利8.6万件,同比增长17%……一系列数据背后是中关村乘势而为、务实创新的生动实践。

“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把中关村推上了历史舞台。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9年6月,国务院批复要求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关村走过的每一步,都承载着国家战略的强劲支持,打上了国家战略的‘符号’。”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说。

中关村经历了技工贸时代、电子大卖场时代、“双创”时代,一台台“386电脑”、一间间电子商品店铺、一杯杯创投咖啡厅里的咖啡,中关村始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航道中“踏浪”前行。

联想、百度、小米,柳传志、李彦宏、雷军……2.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50余万从业人口支撑起了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这里不仅聚集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建立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而且活跃着500多家产业联盟、协会商会等。

中关村从不缺少创新的故事

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中关村也正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人工智能芯片、骨科手术机器人、近场语音识别系统……北京北四环西路67号,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内,一批前沿技术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据介绍,2018年中关村管委会联合教育部、中科院制定相关方案,建立了12家高校院所技术转移办公室,支持他们推动校企合作项目1500余个,技术转移项目411项,孵化科技企业40家。

近年来,中科院自动化所平均每年孵化、培育近10个高科技企业、产业化项目,创业公司整体估值近40亿元,推动人工智能研究与医疗、安防、先进制造等领域应用深度融合。

不做中国“硅谷” 要做世界“中关村”

面向世界,中关村也在“播撒种子”。由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发起的“藤蔓计划”,是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及机构与国际青年创新创业相对接的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藤蔓计划”已吸引8000余名国际留学生和500多家中国企业参与,超过1000名国际留学生获得在华实习机会。

如今,中关村已经成为全球创新资源聚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一批国际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并取得快速发展。英特尔实验室、Plug&Play等一批国际知名孵化器入驻中关村。

在引进来的同时,中关村走出去的步伐也不断加快。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面向未来,中关村应从全球视野、国家战略高度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角度来谋划和推动示范区的创新发展,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数十年实践证明,中关村改革发展的脚步未停歇;相信未来数十年间,中关村创新发展的成果终可期。

(据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新闻推荐

自己打针就能轻松瘦?网红“减肥笔”风险几何新华社记者 谭慧婷 何曦悦

“四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天气回暖,不少爱美人士又开始为了瘦身“尝遍百草”。近期,一种号称“不走胃,不伤身”的“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