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今日国内> 正文

我家的清明会

三江都市报 2019-04-08 07:19 大字
沈慧莲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清明祭祀的传统,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有关清明节的诗,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黄庭坚的“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其实,亲人仙逝已久,清明扫墓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断魂和愁绪之情了。

父亲是小学教师,一直重生不重死,生前常说:“在生不孝,死了流马尿(流眼泪)”,所以我们家不给先人烧纸化钱,既是陋习,也不环保。记得印象中唯一一次烧纸是因为农历大年三十是祖父的生辰忌日,母亲硬是买回一些纸钱,父亲在母亲的强迫下勉强烧纸,边烧边埋怨母亲,姐偷偷用录音机录了音,成了父亲的一个笑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父亲的几个弟兄和堂兄与父亲商议每年清明时举办一次清明会,几家人相约扫墓祭拜,轮流坐庄办宴席。扫墓队伍漫山遍野寻墓、扫墓祭拜。由于坟墓没有立碑,所以在墓群中要找到对应的先人,没有年长者还真的不容易,于是年岁最长的二爷(父亲的堂兄)就常是带队人。我们小孩常常开心地跟在大人身后瞎跑打闹。记得有一年清明会是周末,大人们都很忙,二爷带着我们一群中小学生漫山遍野扫墓的情景还清晰地留在脑海深处。当时大家经济条件都还不宽裕,于是清明会规定每家最多2人参宴。清明会的宴席3桌,菜品简单,不过是家常便饭,蔬菜为主:自家地里摘的蔬菜、现磨的豆花及腊肉。

后来父母随我们搬到县城后,由于轮流办会不方便,父母就没有回去参加了。

随着父亲一天天老去和很多至亲们的相继离世,父亲对家乡的思念和逝去亲人的怀念日益增加,于是与远在重庆工作的三哥商议回乡参加清明会,最后商定大家轮流坐庄。

前年我也回乡参加了一次清明会。那时父亲身体已很不好,不能随我们漫山遍野地跑了,只能在我们的搀扶下就近祭拜了几位仙逝的亲人。留下做饭的几个妇女和老弱病残者外,大家浩浩荡荡地开始漫山遍野扫墓了。这么多年来坟墓数量增加了不少,但都分散在相隔较远的不同地方。山上杂草丛生,坟墓也被杂草遮没。我们须披荆斩棘来到墓前,除掉周围的杂草才能顺利地开展扫墓祭拜。

清明会宴席很丰盛,鸡鸭鱼肉摆满餐桌。由于青壮年大都在外打工,所以尽管已不再控制参会的人口数量,也不过4桌人罢了。人们觥筹交错,男人们划拳猜令,高谈阔论,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清明会轮到三哥坐庄时,三哥只能在农村请人代为办宴。

如今的清明会不仅是一种祭拜活动,而且是一次亲朋聚会增进情感的活动,让平时难得一聚的亲朋有了相聚的理由,真乃其乐融融。

新闻推荐

高仿GUCCI变身微商“海淘正品”

“你查物流信息,显示这一款GUCCI的包从意大利威尼斯发货,除了海外代购票据,还有清关信息,加上包包几乎以假乱真,绝对不会让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