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消费亟须供需匹配
家政服务需求旺盛、医疗美容行业日益红火、教育培训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消费渐成“重头戏”。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重升至49.5%,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2%。信息、教育、养老、健康、文化等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提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实物消费,越来越重视服务消费,消费形态从“买产品”向“买服务”转变,服务消费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既有利于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又可以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对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意义重大。
然而,现实中还存在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养老服务存在明显总量缺口,医疗健康服务跟不上民众期待;文化服务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各类教育培训爆发式增长,但优质教育供给仍然不足。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更优质的产品和更完善的服务与之匹配。推动服务供给向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把握居民消费特点,促进供需匹配。
拓宽消费空间。放宽服务消费领域的市场准入,持续引导社会力量进入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借鉴国际上高水平双边或多边自贸协定的经验,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推动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在健康医疗、教育文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开放。
优化服务品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服务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适应这一趋势,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品质控制,还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引导企业不断强化服务质量意识,精细服务环节,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提升科技含量。技术创新不断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线上对线下赋能,线下企业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商业业态和服务创新。互联网医疗所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成为解决看病难问题的一条新路径,患者通过在线渠道即可与医生沟通,完成病前问诊、病后复诊,免去繁琐的排队挂号过程,提高就医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
新的服务方式不断出现,会创造出更多的消费热点。顺应居民消费个性化、品质化的趋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服务品种和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品质,同时,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居民服务消费能力,服务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4日讯记者从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悉,3月23日,青岛东方影都全国群演大赛暨“群演公社”项目广州站海选在华南农业大学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