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林岗“写·生”:一名94岁老艺术家的艺术探索之路

兰州日报 2019-03-24 01:00 大字

2019年3月12日,“林岗:写·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央美术学院成立的见证者、94岁的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第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林岗的个展甫一开幕,立刻引起了艺术圈的轰动。

94岁的林岗老先生在开幕式上进行了简短的致辞,他幽默地说:“没想到自己老的这么快。”他回忆了自己留苏时期与肖峰、全山石一起写生,上世纪80年代与夫人厐壔一起写生的日子,那时虽然条件艰苦,“左手水壶、右手煎饼”,但还是愿意到生活中去。他说“课堂上是死的,应该走到生活中去,写生对油画家非常重要,对画油画太有帮助了。”谈到自己这次展览的作品,他说:“从一年级写生到现在,写生画了一大推,只能说熟练了一些,但画的并不好”,老先生的虚怀如谷,由此可见。

林岗先生留苏时期的同学、中央美术学院的同事邵大箴先生在开幕式上说:“林岗在1954年留学苏联,当时已经28岁。虽然当时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身份是助教,但因为他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在1950年全国年画创作中获得了一等奖,所以他已经很有名气了,但他非常勤奋刻苦和谦虚。改革开放之后,他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进行抽象画探索。他认为艺术应该多元化,他的抽象探索不是照搬西方,而是结合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只有尊重艺术的规律,才是有价值的。”

本次展览主题为“写·生”,但却并非单指美术术语“写生”,由此可见更多地是呈现了在老先生近70年时间跨度中艺术与生活的联系。策展人吴洪亮在开幕式提到,借由这次展览我们可以重新思考老先生对这所学校与美术界留下了什么。

从林岗先生为作品撰写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画时的感受——

1982年坐火车进新疆的时候就看到窗外大树在狂风中奋力的样子,让我很震撼,所以回来就画了《沙风》系列。后来的《火焰山》、《沙海》系列也都是新疆之行的感受。

1982年在新疆讲学时去到塔什库尔干的高山上,中午的时候转到山后,看见长长的白云在连绵的山上投下墨蓝墨蓝的影带,一生中没见过,非常感动。

林岗的抽象绘画源自对客观生活的真实心理感受与视觉印象,他抽象了点、线、面的艺术语言,充分利用色彩的独立表现力,并在二维画面上建立起了多维空间,形成了比客观印象更纯粹、更强烈的视觉效果。然而与我们习惯的西方抽象不同的是,它在动态之中形成了给予观众的印象,它在画面上是固定的,而在人的脑海里却是不断变化和运动的,显示出强大的能量。

的确,当我们再回首看林岗在1977年创作的《万里长征诗不尽》、1979年创作的《峥嵘岁月》等大型主题性革命历史画,无论在整体的空间布局,还是对野草形态的描绘之中,无不体现出一种动态之美。在动与静的对比之中,形成了和谐的韵律。

策展人吴洪亮希望通过展览来呈现的——此次展览突破性的将两者并置,可以看到林岗先生写生画面中意象化的造型和表现性的笔触,如何逐步演化成抽象创作中具有力量和速度的苍劲笔法,丰富、浑厚的色彩层次,和结构严谨的抽象构图。正是写生的实践和生活的体验促成了他具有个人特色的叙事性抽象语言的形成。展览通过勾勒林岗先生数十年的写生积累和抽象之变间的内在联系,希望对青年一代的绘画学习和创作提供借鉴。

艺术评论家、独立策展人方振宁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评论,对林岗抽象给予了极高评价,他说:“在我脑海中过目那些中国抽象画时,好的实在数不到十名,这时候林岗的抽象来到眼前,这正是我要在中国抽象绘画中寻找的阳刚。我发现早期写实绘画中有一种唯美的笔触在画面上跃动,就像我在塞尚晚期的绘画上感受到的一样,只是与塞尚那种用刮刀刮出来的横平竖直的笔触不同,林岗的笔触是X交叉结构,他的画面上有速度和光在闪烁。这些正是我在开始时推测的,那就是林岗的抽象会不会是从写实画中的笔触发展出来,果然如此。”

对于自己的绘画探索,林岗说:“这种表现性的画,每张画都有自己实实在在的内心感受,视觉的效果当然重要,绘画不同于音乐、文学,它是视觉艺术,靠的就是形象和颜色,首先要视觉上抓人。但是没有感受就无的放矢,纯从视觉出发的东西,我不喜欢画,这可能和经历有关系,生长在救亡图存的年代,也因此我偏爱表现深厚、有力的感觉。”

在自述中说,“总之,爱是主要的,画自己爱的东西,爱好你的画,这样才能产生艺术,就像冰心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林岗:写·生”将持续至5月1日结束。与此同时,厐壔与女儿林延的展览“时间谱”于3月23日至5月20日在上海艺术门画廊展出,业内将有机会由此思考林岗、厐壔伉俪,这一对老艺术家对中国艺术发展带来的启示。

新闻推荐

太原发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事业单位可自主引才 还有多种补贴

3月22日,太原市发布《太原市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以更大力度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太原干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