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冰上丝绸之路”怎么建?智囊团提建议 记者专访海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窦博

青岛晚报 2019-03-21 06:44 大字

近日,由中国海洋学会北方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9北方海国际论坛暨第三届北极与东北亚“冰上丝绸”之路研讨会在“冰上丝绸之路”起始港吉林省吉林市召开。来自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水上交通大学、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中国自然资源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吉林极地与海洋研究院等36家单位的68位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参加。与会专家们结合自己的调研,就“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广泛交流,并从按北极海洋推进方向、河流及陆域推进方向、北极地理地质冰况及预测和考古四个方面得出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海洋学会北方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大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莫斯科大学政治学博士窦博。

“冰上丝绸之路”概念的产生

2017年7月4日,中俄双方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由此产生了“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

记者了解到,驻青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冰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我自2011年起开始主持教育部课题‘俄罗斯海洋战略’,2012年我提出东北图们江要搭北极航道通航的快车、西北额尔齐斯河也要搭北极航道通航的快车。”窦博介绍说,额尔齐斯河在上世纪50年代是通航的,经过哈萨克斯坦到达俄罗斯,汇入鄂毕河后,该河直接连接北极航道,这两条河是一条现成的“冰上丝绸之路”,目前额尔齐斯河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段是通航的。

“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后,我就提出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要与北极航道对接,开发‘北极海上丝绸之路’,将东北亚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极海上丝绸之路合二为一。2014年在珲春的远东市长会上,我把这些观念提了出来,并得到俄罗斯高层的认可和借鉴,后来中俄开始着手共建‘冰上丝绸之路’。”窦博说。

“冰上丝绸之路”具备地理及水质条件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杨林生团队在会上宣布了该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北极气温增长了1.8℃,全球平均气温增长了0.9℃,预测2035—2050年北极冰将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成果,将对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季夏《基于油气资源可达性的俄罗斯重要港口区位优势度评估》的报告显示:俄罗斯东北地区港口的资源可达性普遍较差,西北地区港口资源可达性较好。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加上俄罗斯远东振兴战略的逐步实施,未来远东地区港口的资源可达性将进一步提升。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文化民族考古研究所佳娅科娃教授用考古资料论证了日本海、鄂霍次克海沿岸3000年前直至近代都存在一条“冰上丝绸之路”,并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近年来的考古发现情况做了比较详尽的报告。

新闻推荐

春日采茶忙

3月19日,在杭州市西湖区翁家山,采茶工在采摘明前西湖龙井。春分将至,一些地区的春茶进入采摘期。茶农们忙碌在茶园中,采摘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