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杠杆效率才是评判杠杆率的标准
(本文作者简容,为经济学博士,就职于国有大型银行。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近年来,杠杆率无疑是经济各界关注的热点之一,而且普遍担忧中国杠杆率上升过快,最终会酿成重大风险。不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最新发布的报告称:“2018年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出现了自2011年以来的首次下降。2018年,包括居民部门、非金融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实体经济杠杆率由2017年的244.0%下降到243.7%,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考虑到经济运行依然在合理区间内,宏观杠杆率的趋稳无疑是个好消息。
但与杠杆率相对应,实体经济的债务余额依然是增长的,截至2018年末,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余额已是其2011年末的2.5倍,其中政府部门债务余额是其2011年末的2.2倍,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是其2011年末的2.4倍,居民债务余额是其2011年末的3.5倍。2018年杠杆率之所以企稳,除了政策层面的结构性去杠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济产出的增加。
实际上杠杆率是债务余额与GDP的比值,所以杠杆率更多是经济运行的结果反映,并不能直接从杠杆率的高低来评判经济运行的优劣。因此,相比杠杆率的高低,更应该关注杠杆的效率。
如果仅就宏观数据而言,一定量的债务能够带来的经济产出是越多越好,为此可以通过债务增量(Δ实体经济部门债务)与经济产出变化(ΔGDP)的比值,来观察杠杆效率(Δ实体经济部门债务/ΔGDP)。
按照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数据,中国杠杆效率实际上已经连续改善了两年,例如,2017年的(Δ实体经济部门债务/ΔGDP)由上年的4.0回落至2.8,2018年又进一步回落至2.4,换而言之,如今2.4个单位的新增债务,就能带来1个单位的额外经济产出。但即便如此,目前的杠杆效率还远没有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危机前一个单位额外的经济产出,需要的新增债务不会超过2个单位。
回顾上世纪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杠杆效率也是先恶化后改善,而且最终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如果以此为参照,目前中国宏观杠杆率虽已呈现出企稳势头,而且杠杆效率也连续两年改善,但也仅仅恢复至危机前一半的水平,因此改善杠杆效率比杠杆率的高低更重要。
相关阅读:我国宏观杠杆率8年来首次下降,但居民部门仍在加杠杆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责编邮箱:yanguihua@jiemian.com)
新闻推荐
近日,江西南昌的周先生向媒体反映,他在周黑鸭南昌市中山路一店购买的周黑鸭吃一次拉一次。疑似售卖过期鸭。对此,周黑鸭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