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治理“城市病”,通则不痛

广西日报 2019-03-20 07:54 大字

八桂纵横

子午

《广西日报》3月17日的一则报道称,在南宁召开的2019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广西以治理“城市病”、补齐短板为重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增强城市宜居性。

“城市病”是一个很形象很感性的词。

城市的硬件、软件等各个系统正常有序转动着,居民身在其中安居乐业,幸福感满满,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自是水到渠成。若某一个系统、某个管理环节出了问题,或已积弊日深,民怨渐浓不说,形成阻滞城市良性发展的“梗阻”,聚不起影响力吸引力,发展受损多少不好估量,但一定存在。

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情景:某条马路修好通车没多久,供电部门要改造线路,过来挖一下;铺好过段时间,通信部门布线,又过来挖一下;再过段时间,下水管线要扩增,再来挖一下……这种“翻饼”式的市政建设,让市民心疼、官方头痛。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集聚各种资源的功能越来越强。然而,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相伴生的,是“城市病”的日渐复杂与多样。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城市在统筹利用与协调市场资源方面的包容性与承载力不容小看,善用互联网思维统筹谋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网络化建设,才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最优切入点。

城市设施既包括基础设施,如道路、公交、铁路、机场、通信、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也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与城市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承载力等,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整体综合实力和综合承载力。

从此角度切入而论,抓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化网络化,则是抓住了“城市病”的病因。由此延展开来,一年定几个大小不等、远近不论的目标,比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市政类公共厕所批量新建改建,等等,一项一项工作推进下去。一个个“病灶”祛除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应势而现,宜安居宜乐业更不在话下。

把视角再拉伸到一个更宏大的范围看,截至2017年3月底,我国已有包括北部湾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等,12个国家级城市群闪亮登场抱团发展。今年2月18日,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一个世界级城市群呼之欲出,显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国际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中的强势地位与宏阔前景。

回到城市设施,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公共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良心”,这话有一定道理。这“良心”坏了,居必不安,何以乐业?城市又有何资格谈可持续发展?又怎么能够进“城市群”,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占上一席之地?

让“良心”不坏且跳动强劲,不应止于住建部门,而应该是政府各部门的全员联动。不仅要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消除各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与权限壁垒,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也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化与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打通城市经脉,去病除垢,强“身”健“体”,方可谋宜居、谋乐业,谋更大的发展。

新闻推荐

中国公民人均通关查验时间减少至45秒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记者从公安部获悉,2018年全国出入境管理部门共检查出入境人员6.51亿人次,同比增长9.9%,中国公民人均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