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把闲暇时间还给孩子

甘南日报 2019-03-19 09:44 大字

□任琳贤

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科技,具有国际视野,但课业压力重,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足……”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新一轮上海未成年人成长发展指数”,勾勒了未成年人的概貌,反映了当代青少年成长面临的共同问题——闲暇时间不足。

接受调查的7653名未成年人中,仅有42.5%的小学生、42.4%的初中生和45.3%的高中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在1小时以上(不含双休日),11.4%的小学生、17.7%的初中生和16.0%的高中生表示“自己几乎没有任何闲暇时间”。“这其实是当代青少年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看来,随着教育改革推进,孩子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应该是不断增多的,但现实是,孩子们闲下来的时间都被安排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班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闲暇”。对孩子来说,闲暇时间指除正规学习、正规活动和满足生活需要以外完全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如果缺乏闲暇时间,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少负面影响:

创造力不足。古往今来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闲暇中完成的,正如美国闲暇学家约翰·凯利所说,越是不看重结果,越可能产生重要的结果。闲暇中宽松、自由的氛围,可使人思维处于敏感状态,如果孩子长期缺乏闲暇时间,受到束缚,会失去创新意识。

独立性不强。闲暇时间被各种活动和知识占用后,无形中导致孩子形成依赖心理和顺从感,影响孩子独立思考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身心受影响。孩子无法享受闲暇,身心疲惫,影响身体发育;同时,长期没有时间社交会逐渐让孩子陷入封闭状态,影响其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自我调节能力。

“闲暇是孩子拥有的一项权利,应该将闲暇时间还给孩子。”孙宏艳说,孩子求知欲强,但缺乏生活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多孩子一闲下来,完全脱离日常教育的管理和约束,要么无节制地玩手机、打电子游戏,要么无所事事,成天睡懒觉,这都是错误的。因此,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重视对孩子的闲暇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们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

第一,社会要为孩子闲暇创造条件。教育部门应加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对少年宫、文化宫、图书馆等场所加大投资力度。也可以号召以学校或社区为单位,开展一些集体性的休闲活动,让孩子们走出家门参与互动。

第二,学校应重视闲暇教育。美国教育家曼蒂提出,闲暇教育是向人们传授有关闲暇活动的知识和技能,或通过安排娱乐活动对人们实施教育的过程。学校课程设计中应安排艺术、科技、文化等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参加。

第三,家长应摒弃功利化的期望。家长应改变只重学习成绩、“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尊重孩子意愿,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培养自身从事多种闲暇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家庭闲暇生活的质量,如全家人一起阅读、定期开展运动、共同栽培绿植、坚持规律作息等,从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新闻推荐

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集中充电“补钙”

(记者杜晓鹏)昨(18)日上午,2019年全市纪检监察系统干部大培训在市廉政教育基地举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郭宏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