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八旬深海“勇士”的慷慨和小气 记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

西北信息报 2019-03-19 01:02 大字

汪品先院士从“深海勇士”号载人舱走出(2018年5月21日摄)

1999年2月11日,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

一位精神矍铄的中国老人,带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停靠在港口的美国“决心”号大洋钻探船,奔赴南海。临行前,他神色凝重,告诉老伴:“我这次能活着回来,就算赢了!”

20年后,回首再看当年这一幕,这位老人赢了!不仅赢得了辉煌的晚年学术生涯,更带领中国科学家赢得了南海科学研究的主导权!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

赤子之心

当年,汪品先赴南海参加“决心”号IODP184航次。这是第一次由中国人设计和主持的大洋钻探航次,也是在中国海的第一次大洋钻探。他是该航次两位首席科学家之一,也是在国际大洋钻探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科学家。

今年已83岁高龄的汪品先,知识渊博、德高望重、大气谦和。每次采访他或参加他主持的学术会议,从他讲话的语气中,都能感受到他对地球科学的满腔热情。

这大概就是科学的初心、探寻自然的赤子之心!

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就源于人类的好奇之心、赤子之心。从小,汪品先就喜欢遐想。他在《院士自述》里写道:“独坐静思,其实是十分有趣且有益的。我喜欢在飞机上观赏云海变幻,真想步出机舱在白花花的云毯上漫步;也喜欢在大雨声中凝视窗外,想象自己栖身水晶宫的一隅……”

在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的办公室极为普通。一排书橱占满了一面墙,堆满了资料的书桌中间摆放着一个台式电脑。每次去采访,总能看到他坐在电脑前,埋头工作。

办公室里面一间小会议室,是他的老伴孙湘君的办公室。两位老人是莫斯科大学留学时的同学。结婚后,为了各自事业,在京沪两地分居长达30多年。直到2000年,孙湘君退休后才得以来沪团聚。

这些年来,认识汪品先院士越久、采访他的次数越多,越能深刻感受到他的科学大家风范、爱国忧民情怀。

南海深部计划

浩瀚南海,是全球最大的边缘海,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深海区。2011年,在汪品先等一批海洋科学家的长期推动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立项启动了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汪品先担任指导专家组组长。

这项长达八年的计划,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以洋壳深海盆的演化为“骨”,以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血”,以深海沉积为“肉”,将南海作为一只全球边缘海的“麻雀”,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在崭新的水平上,认识海洋变迁及其对海底资源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随着“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开始掌握了南海深部研究的主动权,奠定了南海深海科研上的主导地位。随着“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的加强,今后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也正逢其时。

“南海深部计划”执行之前,南海的主要科学问题模糊不清,无论是南海的西部海盆年龄、还是深层海流的方向都在争论之中;从海盆成因到沉积来源,都属于海外学者的讨论题目,中国科学家没有发言权。

通过“南海深部计划”的开展,我国科学家已经获得了一系列发现:从海盆形成前后大量的岩浆活动、始新世海相层,到海山上的古热液口、锰结核场和冷水珊瑚林;证实了一系列的推测:从深海的西部边界流、沉积物等深流搬运,到深古菌的有机质降解作用。

 八旬高龄,三潜南海

目前,汪品先正带领十多个科学亮点的团队,对八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最后总结,对海洋科学上若干重大问题已形成新的认识,有的直接挑战现有的传统观点,有的甚至有可能改写全世界地球科学的教科书。

汪品先三次在南海下潜,都是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陪同的。在极其低调务实的丁抗所长眼里,汪品先院士是我国海洋科学界的灵魂,是一位真正的深海勇士!

那次深潜,是两位相互欣赏的科学家之间多年约定。

作为海洋科学家,亲自下到深海实地观察,是汪品先多年心愿。但因为条件不成熟,长期未能如愿。

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朝夕相处的20多天里,在采访报道汪品先和“深海勇士”号新闻的同时,我的内心深处亦深受触动和鼓舞。

看到82岁的汪品先院士,在如此高龄之际,还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的真谛;看到中科院深海所丁抗所长,带领一批“深海勇士”们,走到天涯海角也要追求心里的深海之梦,我选择了坚持。

作为老人,汪品先总是很坦然地谈论着健康与生死。他有时还幽默地说:“到了我们这把年龄,都是排着队等着走的,有的人还要来插队。”

如今,在平稳的陆地上,我时常想起在大海的风浪颠簸中,汪品先院士坐在电脑前,专心致志、惜时如金的工作背影。这个背影时常激励着我:珍惜人生,珍惜大好年华!

也许,这就是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这就是人生的意义。张建松

新闻推荐

七十年足迹熠熠生辉 阿拉伯专家学者点赞中国对国际公平正义和发展进步的巨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开拓进取,攻坚克难。70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公平正义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