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何写《别了,司徒雷登》
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 《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是毛泽东1949年8月在美国政府发表《对华关系白皮书》之后写的五篇时评之一。这一题目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我党与美国方面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接触。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的战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曾不遗余力地支持国民党政府的美国政府,在倍感沮丧和失望的同时,开始重新检讨和调整对华政策,试图与我党接触,以图保住自己的在华利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甚至向美国新任国务卿艾奇逊建议 “与新中国建立政治经济关系,对中国施加影响,促使中国与苏联分手”。
司徒雷登于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并在中国长大,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1919年起任美国在中国兴办的燕京大学校长,1946年7月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
1949年1月,大势已去的国民党宣布将政府从南京迁往广州,并要求各外交使团随行。但司徒雷登却多次召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大使们讨论,决定每位大使可派下属官员前往,大使本身原地不动。3月10日,司徒雷登致电美国国务院,请求留在南京,同我党接触,得到批准。
毛泽东从司徒雷登留在南京和美国政府的其他行动中看出一些端倪,提出了可以考虑与美英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而国民党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挠司徒雷登与中共接触。
根据当时的形势,负责外交关系的周恩来决定派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与司徒雷登有师生之谊的黄华到南京,组建外事组,同其进行私人接触。5月10日,毛泽东代表中央致电南京市委,表示黄华以侦察美国政府的意向为目的,可与司徒雷登见面。得到中央批准后,黄华于5月13日以私人身份前往大使官邸。司徒雷登表示美国愿同新中国建立新关系,并说美已停止援蒋。其后,司徒雷登又派秘书傅泾波两次去见黄华。黄华与司徒雷登的会晤,引起了留在南京的各外交使节的一片哗然。
6月8日,傅泾波再次求见黄华,转达司徒雷登希望在返美前能赴北平与周恩来见面,与中共最高领导人进行直接接触,了解中共方面的意见,并看看燕大。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司徒雷登访问北平的请求,只是认为此事通过非官方联系为好,遂通过燕京大学校长陆志韦去信,邀请司徒雷登访问燕京大学。司徒雷登接信后,以返美行期迫近为由,要求早日去北平,并希望他乘留在南京的美国飞机前往。周恩来指示:允许司徒雷登去燕京一行,彼希望与当局晤面事亦有可能。因为此两事均为司徒雷登提出,并非我方邀请,此点必须说明,不能丝毫含糊,给以宣传借口。他如来京只能挂一卧车,派人护送,不能许其乘美机来平。
翌日,黄华按周恩来的指示精神通知了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极为高兴,同时表示,由于事关重大,他将报告国务卿艾奇逊,由艾奇逊作最后决定。但此时美国方面出现波折。 6月25日,16位共和党议员和4名民主党议员联名致信杜鲁门总统,向他施加压力,要求他不要承认中共政权。因此,美国政府接到司徒雷登的报告后,立即进行紧急磋商,认为司徒雷登的北平之行“可能提高中共的威信”,造成美国即将承认新中国政权的错觉,并在国内引起反对派的攻击。于是,美国政府指示司徒雷登,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访问北平。司徒雷登感到十分惋惜。 8月2日,司徒雷登乘飞机离开中国。在其离华的第3天,美国国务院发表了关于中美关系的白皮书和国务卿艾奇逊给总统杜鲁门的信,把失败的责任推给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并对中共进行污蔑。此时,中美接触的大门彻底关闭。
为揭露白皮书的虚伪和反动实质,毛泽东接连为新华社写了五篇评论。 《别了,司徒雷登》就是其中之一。毛泽东把司徒雷登称为“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并以他特有的辛辣和幽默写道:“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直到近30年之后,中美接触的大门才重新开启。 张业赏
新闻推荐
晨报讯工业和信息化部16日发布信息显示,工信部将对近期媒体曝光的一批借助骚扰电话、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的App和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