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小镇,让我懂得你

肥东晨刊 2019-03-18 09:06 大字

□许姝然

刚一步入小镇,立马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平日里看惯了高楼林立,枯燥乏味,也厌倦了缤纷闪烁的霓虹灯,此时此刻的我,算是彻底放下了世俗的烦扰,完完整整地沉浸在这翰墨飘香小镇里,这里的韵致,也算得上是给自己最好的慰藉。

漫无目的的,很随意地很慵懒地走上一走,只见门上是一律的对联,鲜红的,纸上一律是很见功力的毛笔字,有的雄浑大气,扎实有力;有的笔力遒劲,铁勾银画,有的像小家碧玉,文静秀气,有的又是大巧若拙,耐人寻味,徜徉于其中,在墨色氤氲中,倒也别有风韵。据镇上人讲,小镇的对联可都是小镇人精心构思亲手所写。别瞧小镇人各有各的职业,各有各的生活,一年之中,头等大事,就是精心构思反复吟诵下一年对联。新年一到,家家张贴出的对联,大伙儿一边在祝福,一边在用心品味这家那家的对联,实际上也都暗暗较着劲儿,春去秋来,花儿开了又谢,小镇的对联,贴了又撕,撕了又贴,对联啊,伴随着小镇人生活,也见证了小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奋斗。

继续往里走,见有造纸工人在忙碌着,他们将树皮剥下,将黑色的外壳剔去,将里面雪白的内瓤捣碎为浆,均匀地浇在筛网上,反复地漂洗,抖动,渐渐的,白色的絮状物均匀地浮在网上,工人们用手摊开,压平,放在太阳下曝晒,一张张白纸就呈现在眼前了,让人爱不释手。这种传统工艺制作的纸张,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造出来的纸张不但纤维韧性好,而且久存不陈、防腐防蛀。造纸工人们脸上有晶莹的汗珠,可他们笑得很甜,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作为文化技艺传承者和守护者的满足和骄傲。

又信步走入了一条小巷,小巷窄窄深深,静幽幽的,此刻,我想起来戴望舒的“雨巷”,似乎我也应该撑着一把油纸伞,彷徨在其中,不舍得出来,不忍心打破其中的宁静。一边踱着步,一边任思绪飘飞,我仿佛看见了李白豪情举金樽,酣畅痛饮;又仿佛听到鲁迅无助的呐喊,振聋发聩;又似乎目睹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情深似海;又感觉置身于徐志摩康桥的小舟中,微波荡漾着;又好像听到曹雪芹在梦中哽咽着,忧伤不已;林黛玉的絮絮浅叹,多愁善感……就这样的,一路走来,一路胡思乱想,大概这里的宁静,古朴,这里的风土人情,引起我诸多感慨,这小巷啊,已不再是简简单单供人们行走的通道了,而是一条从远古走来,走到现在,走向未来的一条路,似乎很轻易就走完,又似乎永远走不完的一条巷子,是时光的留驻,是传统的缩影,是中华文化的凝结。

正出神呢,远远传来小贩的呼号声“废铜烂铁换盐喽,换盐喽”,一下子把我扯回到现实,我有点恍惚了,不知道多久没听到这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了。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到傍晚,夕阳洒满天空,艳红熏染云彩,我和小伙伴们都早早地竖起耳朵,捕捉那远远的隐隐约约的声音——“卖大馍”,远远地,传来那一两声吆喝就如勾如丝,一下子绕住了我的心神,勾起了我的馋虫,不久,左右隔壁的邻居,大家团聚在场地上,乘着凉,在一起吃着饭,不分你家我家的饭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着村子里外的大小事情。这一声声的吆喝声,伴随着我们快乐长大。如今,连这吆喝声已然成为一种瑰宝,它的力量深深镕铸在我的心中,灵魂中,它勾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想到宁静的乡村,想到了憨厚勤劳的农民,想起来热情好客的民风。我在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义务让这颗璀璨的明珠散发出更恒久的光芒。

走出巷子,来到一家木匠店,咔嚓咔嚓的木屑声,有一个穿着深蓝色夹袄的四五十岁中年男人躬着身在刨着木头,地上布满黄色的木屑,周围拥拥挤挤放着许多木器,有的已经落满灰尘,有的还锃亮如新,大小不一,各型各异,惟妙惟肖,可似乎并没人光顾这家店,但我看那老人一直低头默默制作,并不理会周遭的人和物。我好奇地问他,“叔叔,为什么不用电动工具来做,岂不是又快又好?”他抬起头,看着我说:“那机器做出的,是又快又好,但很多人感觉冷冰冰的,没有这一斧一凿做出来的用得踏实。这手艺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可不能让它断送在我们这代手里。”说到这,他黝黑的脸上浮现出愉悦的微笑,“你们年轻人不懂,有的东西呀,是我们民族的根啊,万万丢不得啊!”

听了他的这话,我一怔,内心受到了震撼。乘车离开了小镇,汽车汇入到滚滚车流中,我还在深思,此次小镇之行,那里的对联,那里的小巷,那里的人,那里人的生活,都让人着迷。小镇虽小,却让我收获很大很多,我想我也应该懂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作为中华儿女,千万不要忘了民族的魂,抛弃我们民族的“根”——民族文化,只有我们一代代人不断地去继承去发扬,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不会淹没于历史的长河,才能让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熠熠生辉!

【作者系肥东一中高二(32)班学生指导老师:康宏东】

新闻推荐

用敬仰之心刻画精神风骨 国画《司马迁与史记》创作体会

司马迁与史记胡明军作胡明军司马迁是我国著名的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史学巨著《史记》旷古绝伦。国画《司马迁和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