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鱼行“醉龙”舞动四百年
舞者表演舞醉龙。
文化视点
新华社澳门3月15日电(记者郭鑫)在澳门,说到鲜鱼行,不能不说“舞醉龙”。
澳门鲜鱼行总会,是鱼商的行会组织,位于知名的海鲜鱼品市场红街市旁一座不起眼的旧楼里。总会办公室里,摆放着各式木龙、大鼓、道具。
中国人历来有舞龙舞狮的传统,澳门人尤爱舞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鲜鱼行总会都会组织别具特色的“舞醉龙”巡游。这一天的“鱼行醉龙节”,已是澳门文化界的盛事,被作为民间信俗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舞醉龙的历史,从文献记载看,应该有差不多400年了。”澳门鲜鱼行总会副会长关伟铭说,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中原先民迁往南越时期,正式起源于宋代,明清盛行起来。
不同于传统舞龙,澳门的“醉龙”只有龙首和龙尾两部分,以坚实的柚木制成。四月初八这天,“舞醉龙”队伍巡游澳门7个主要菜市。舞者舞姿形同醉酒,他们边行进边对空聚力喷酒,寓意龙行喷水、风调雨顺。
关伟铭说,“鱼行醉龙节”大概是目前唯一一个以行会命名的民间信俗。
“舞醉龙”源于香山县(今中山市)。以前在澳门做鱼品买卖的大部分是香山人,澳门也曾经隶属于香山县,双方人员、生意、文化交流频繁,舞醉龙的传统于是在澳门鱼商中间传承下来。
鲜鱼生意和舞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是如何因缘际会走到一起的?用关伟铭的话说,从现代科学角度看,舞龙时有焚香和喷酒的动作,既有祭祀的原因,也兼具杀菌的作用。
农历四月时,广东一带比较潮湿,在这个节令,鱼市经过焚香、洒酒和清洗,的确可以起到消毒的效果。但是到了现代社会,“舞醉龙”早已成为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寄托。关伟铭说,舞龙的目的是“团结我们鱼行这些人,给人们认同感、自豪感”。
中国人自古以来把龙尊为神圣的象征,但分成龙头和龙尾两段的大概只有澳门鱼行的“醉龙”。这个造型来源于龙舟,龙首龙尾类似龙舟的两端。
关伟铭说,以前,每年从二月二“龙抬头”,一直到五月端午,三个月分成几个阶段都有“舞醉龙”活动。四月初八的活动最初只属于中间一个阶段。现在集中在这一天,演变成“鱼行醉龙节”。
这几年,很多白发苍苍的澳门退休老人加入到“舞醉龙”队伍里,但是关伟铭强调,“舞醉龙”不在于时间长短年龄大小,主要在于舞动时的神态。
“我做这个活动35年了。”关伟铭说。他的儿子则从4岁开始舞龙,现在21岁,有20多个同学也在他儿子的影响下加入进来。
澳门鱼行“舞醉龙”的队伍从不参加商业表演,关伟铭认为,如果受商业影响的话,舞龙“会变味的”。如果说舞醉龙在过去兼具杀菌灭毒的行业功能,那么在现代社会传承的是什么?关伟铭把“醉龙精神”总结成“忠、孝、节、义”四个字。
“有技艺,也要有精神,”关伟铭说,“从传承来说,忠孝节义才是我们‘鱼行醉龙节’的精神。”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多哈3月14日电(记者杨元勇)卡塔尔工商会主席哈利法14日在首都多哈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