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张柠新作《三城记》聚焦北上广城市青年

半岛都市报 2019-03-16 03:06 大字

张柠新作《三城记》聚焦北上广城市青年,叩问时代精神

◎半岛记者刘鸿亚

“我陪着我的主人公,年轻的顾明笛,在北京、上海、广州重新生活了一遍。我跟他一起纠结和愤怒,跟他一起逃避和探寻,跟他一起将破碎的自我和现实变成意义整体。我像一位操纵皮影的老头子,躲在背后洋洋自得。但谁敢说我不同时是失败者呢?”张柠在谈到新作《三城记》时这样说道。

《三城记》是一部书写“80后”成长史的长篇小说,聚焦主人公顾明笛的命运变迁,同时直面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以此为原点辐射社会各个阶层的生存和精神状况。小说涉及沙龙、报社、高校、互联网、城市与乡村等多种生活,较为完整地塑造了当代城市青年的典型形象。

创作起因:不匮乏,生活就有意义吗?

最近几年,资深批评家写小说成为一种风尚,张柠也加入此行列,他写过很多社会学作品,曾经以批评文字的犀利著称,创作长篇小说对他来说是一个新的重要尝试。

为什么决定写小说?关于这一问题,张柠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病,那就是匮乏,首先就是物质匮乏,吃不饱饭,也没有好衣服穿,而之前的小说就永远在解决匮乏的问题,怎么能够得到满足,怎么吃得好,怎么玩得好。但是现在完全不同了。《三城记》的主人公顾明笛是80后,在这些匮乏都不存在的情况下,开始他的活动和行动,他既不缺钱也不缺房子,什么也不缺。什么都不缺,生活就有意义吗?”不同时代的人面临的问题虽然不同,但都非常严峻,“我觉得这是80后一代出生的人所面临的新问题,我试图去贴近它,试图跟着我的主人公一起解决物质匮乏之后的精神生活问题。”对当下新的时代问题的敏感与好奇是张柠创作的动因之一。

在创作中,张柠用最简单的叙述手法将故事生动地讲述出来。“我不再想试图沿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的形式探索往前走,我想恢复到古老的小说的最基本两个技巧,第一是讲故事,第二是写人物,人物形象和故事是普通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在《三城记》中,一些吃喝玩乐的事情比较多,“比如吃,一定得写,你在中国写小说不写吃,那就不是中国小说,那就是俄罗斯小说。俄罗斯小说很少写吃,上来就谈精英问题、救赎问题。中国文学首先是吃,见面问吃了吗,晚上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将来吃什么,这就是中国。北京的吃、上海的吃和广州的吃是不一样的,顾明笛到广州第一件事情就是吃。”张柠解释说。在创作中,他试图让这部小说贴近生活本真,把自己对于这个时代的经验表达出来。这个人物的行动在上海、北京和广州三座城市展开。

创作类型:成长,不彻底的成长

“成长”这个词,似乎总是和青少年联系在一起。就成长小说而言,“过程”这个字眼很重要——它写的是一段成长的过程。而人的成长过程,充满了无序与复杂,焦躁、不安、迷茫、激情、渴望、浮躁,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常见情绪。成长小说就是将这样一个过程极为真实地和盘托出。

《三城记》就是一部成长小说,小说的叙事线索始终伴随着主人公顾明笛的成长过程。小说集中呈现了顾明笛、裴志武、莫柳枝、麦恩梅、张薇祎等一批80后年轻人群像,这是一群刚出大学校门就开始主动“漂泊”自己的文艺青年,而顾明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家住上海的顾明笛,在大学毕业后被分到国企,虽只是一家公园的管理处,但毕竟是稳定工作,主要工作无非就是给领导写写讲话稿,剩下的时光就是一杯茶一张报地混一天,单位离自己独居的房子也近,这样的生活在父母一辈眼中自然是一种典型的安逸“小日子”。

然而,身处上海的顾明笛偏偏不安于这样一种安逸如死水般的生活,莫名的焦虑整日伴随着他。尽管经常参与当年高中文科实验班的几个小伙伴组成的读书沙龙,有张薇祎这样的才情女子与他之间那若即若离的微妙情感相扶持,有那位“大隐隐于市”的高人乌先生相指教,顾明笛还是怎么也摆脱不了那莫名的焦虑,于是遂毅然辞职去北京、广州闯荡,先后涉及报社、高校、互联网、城市与乡村等多种生活,而在这些个过程中先后登台亮相的施越北、裴志武、劳雨燕、莫柳枝、麦恩梅、万嫣等人虽未必完全像顾明笛这样北上广一路漂泊,但基本上也都是各有各的漂法。其间固然有为生存所需,但更多的还是试图为自己不安分的灵魂寻找一方栖息的家园。

这部小说虽是成长小说,但跟传统经典的成长小说又有不同的地方。传统的成长小说结局一般是,主人公经历某个或某些重大事件而使人生有所领悟有所改变;而在这番“转成熟”领悟和改变完成之际,故事也结束。但是,“读完小说以后我们发现顾明笛的心智还保留在他26岁时,虽然他会思索、善于读书,但他成长得不彻底,这是一部非常另类的中国当代成长小说,他始终还有强大的后援,他的妈妈给他提供经济支持,实在不行的话他可以回到故乡。没有对手、没有敌人、没有障碍需要突破,所以就没有彻底的成长。”文学评论家顾建平评论道。

创作背景:难以逃离的北上广

我们都知道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无疑这也是张柠写作《三城记》时的经典参照,张柠这部小说写了三座城:北京、上海、广州,俗称“北上广”。

为什么选择三座城市?“因为中国当代的生活看起来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实际上就是以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为引导的现代的、一体化的、看似有差异实际上是一样的城市生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现实变化最前沿的三大城市。因此这几座中心城市基本引导着这个时代的中国生活,年轻人在这里的生活经历、生活的历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对自己生活的想象方式。这就是我把小说场景放在北上广深这些中心城市的原因。”张柠回答说。

小说第一卷——沙龙,是写上海的生活,26岁的顾明笛突然决定辞职,离开自己生长的上海,要出去闯荡一番。

第二卷——世界,是身为《时报》记者的顾明笛初涉社会之后所观察到的社会基本状况。由于个性的锋芒毕露而无法继续工作的顾明笛,被迫调动到文化新闻部工作。后来种种原因之下顾明笛无法继续在报社落脚,机缘巧合中,他进入了B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第三卷——书斋,呈现了顾明笛的大学生活。一直被誉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相对来说会是一块净土,可是等顾明笛竭尽全力地开始博士生活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规则与潜规则并行的名利场。

到了小说第四卷——民间,小说的结尾处,早已南下广州的顾明笛,面临着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选择。一种是偕同恋人劳雨燕一起返回到劳雨燕的故乡保定,打理发展一个明显带有现代化气息的生态农场。另一种是重返北京。面对这样两种选择,经过六年摸爬滚打后的顾明笛到底该何去何从?张柠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三城记》像是一本“未完成的小说”,但正是因为结局的开放性给了读者更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和作者一起悉心观察如同顾明笛这样的知识分子,在未来究竟会走出怎样的一种人生轨迹来。

新闻推荐

女乘客化“哥特妆”被安检要求现场卸妆 广州地铁道歉

化了哥特妆而不给进站?广州地铁日前被曝第四次以装扮为由拦人,消息一出,顿时引发网友争议。随后,广州地铁官方微博道歉,称会提...

 
相关新闻